2014-09-01 14:28:04|來源:人民日報|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在戰術上要高度重視和防范各種風險,早作謀劃,未雨綢繆,及時採取應對措施,盡可能減少其負面影響。”新常態的重大戰略判斷,深刻揭示了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的新變化,充分展現了中央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處變不驚的決策定力。新常態充滿了辯証性,既有“緩慢而痛苦”,也有“加速和希望”,即加速轉型升級,靠創新驅動贏得先機和未來。看到危中之機,科學謀劃、積極應對,勇於擔當、干到實處,就能化挑戰為機遇。
南京市江寧區就是鮮活例子。“十二五”前半期,我曾在江寧挂職區委副書記,對該區的歷史人文、資源稟賦、發展現狀和干部隊伍有著深切感知,江寧還是中央黨校黨建教學研究的聯系點,故而對這個新城區我一直保持著持續關注。從“十二五”規劃提出建設國際性、創新型、高科技產業新城區和幸福樂居生態品質新城區,明確創新驅動、產業推動、新城帶動、園街聯動這四個行動戰略,到抓住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國家戰略機遇和青奧會機遇,江寧區積極探索新常態下的治本之策,在主攻“深化產業結構調整、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三大任務中取得了良好成績。
縱觀江寧近幾年發展軌跡,我們會發現,新常態是新挑戰,新常態也是轉型發展新動力和新機遇。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科學制定戰略戰術,勇於擔當、積極作為,就能化挑戰為機遇,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增強區域發展的均衡性和協調性,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他們根據經濟發展進入轉型期的區情實際,把創新驅動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作為科學發展的主攻重點,初步探索走出一條向創新要動力的轉型之路。比如實施人才集聚、產學研合作等行動計劃,從政策層面對創新驅動戰略進行了路徑設計﹔建設了一批大學科技產業園,推動江寧由大學城向創新城升級﹔規劃建設14平方公裡的創業特區,營造了良好創業創新環境……一系列扎實舉措使江寧的增長動力正向創新驅動為主轉變,發展模式正向創新型、集約型方向轉變。
適應新常態發展新要求,必須更自覺地遵循經濟發展規律、遵循社會發展規律、遵循自然發展規律。隻有更自覺地打破傳統路徑依賴,走經濟社會與生態文明協調發展之路,才能有更加美好的未來。為此,江寧把全域合理劃分為“500平方公裡功能板塊和新市鎮+500平方公裡美麗鄉村示范區+500平方公裡生態涵養不開發區”的國土空間格局,以高度警醒的生態自覺,劃定城鄉發展的生態邊界,鐵腕推進生態管控和不開發區生態保護工程,創成了省會城市中首個全國生態區。按照習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江寧特別注重釋放生態資源的經濟社會效益,在綜合施策、上下聯動推進村庄環境整治中,形成了一批“農業生產方式現代化、農村生態環境田園化、農民生活方式城市化”的美麗鄉村示范村,取得了活化資源、美化環境、富民增收的綜合效應。現在,“江寧金花村”的品牌優勢日益凸顯,江寧美麗鄉村建設正在實施的“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已從試點探索進入由點及面推開的新階段。“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原生態江南水鄉,讓江寧日益出落得現代而典雅。
新常態發展也對干部考核激勵機制提出了新要求。2011年,江寧就制訂出台了黨政主要領導科學發展考核評價實施辦法,其最大亮點就是不再考核GDP總量,而是突出科學發展觀的導向,鼓勵鎮街錯位競爭、特色發展,走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綠色發展之路。在內容形式上,一改大一統“考試”模式,設置了“基本卷”“個性卷”“附加卷”三張不同“考卷”,將全區200個社區細分為農村型、城鎮型和過渡型三種功能區,建立了三套區級村居考核評價體系。江寧區轉型發展實踐也証明,告別“唯GDP總量和速度”,新常態下加快轉型發展,考核這根指揮棒怎麼引導至關重要。
早在上世紀50年代,毛澤東同志就教導全黨,要領導人民把國家建成一個大強國而又使人可親。江寧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抓住了新常態下轉型發展的新機遇,讓我們越來越清晰地看到了這裡又好又快又美發展的錦繡與光明前景。
(作者為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轉型發展 新要求 生態邊界 科學發展觀 新局面 新階段 江寧 新機遇 社會發展規律 發展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