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人民日報報系言論>> 正文

余建斌:鐵打的內容 流水的技術

2014-09-01 14:35:24|來源:人民日報|字號:

  ■新技術不改變內容本身,但會顛覆內容傳播的形式和途徑﹔閱讀習慣的改變,也導致內容生產方式的轉變。

  ■如何在適應新技術不斷更迭的基礎上,讓內容變得更加專業、更加優質,應該是新老媒體融合的重要議題。

  “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在新聞門戶網站都被認為是“傳統媒體”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在互聯網進入“互聯網+”的時代,媒體融合的大潮正加速涌動。

  目前,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各自呈現出優勢——傳統媒體在內容上有優勢,新興媒體則擁有移動互聯網媒介新技術的利器。雙方的融合,或多或少可以看作是“內容+技術”的融合,但可想而知,這種融合比純粹的“做加法”會豐富和復雜得多。

  如果有人編一本互聯網內容生產史,或許會發現,這同樣也是一個互聯網媒介的技術發展史,它體現的“鐵打的內容,流水的技術”,能給予我們一些啟示。

  內容從來都是主角,尤其是好的內容,是抵達用戶舌尖的最終美味。互聯網曾是一個閃爍著一行行命令行光標的黑色單調世界,程序員和技術專家是主要的“居民”,20年前萬維網(web)服務的出現,使得互聯網以“網頁”形式迅速進入大眾生活,人們開始在上面盡情涂鴉,線下媒體開設新聞網站,第一撥新媒體創業者開創新聞門戶網站……這個階段也被認為是web1.0時代,內容主要由網站所有者單方面提供,互動性還不是很強,頂多也只是用戶對內容的簡單評論。

  之后,互聯網的內容生產開始進入大眾創造的階段。除了較早期的博客,之后的社交網站,再到微博、微信的出現,互聯網上的內容呈現海量增長。與之前將人類的知識搬遷到網上不同,這一輪的信息爆炸,許多是原創的、實時的,盡管也是碎片化、非專業的。其中眾多的用戶原創內容,由於也具有“獨家”“時效”等新聞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新聞,從而強化了內容所在平台的媒體屬性。走得更遠的,像百度知道、知乎等知識平台,完全通過聚合用戶原創內容生存發展,也擁有較高人氣。

  技術永遠都在朝前走,在網絡基礎設施升級換代、網絡和軟件技術推陳出新的基礎上,技術和用戶需求互為驅動,持續出現了網站、博客、社交網站、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等各種新形態產品。於是,微博上的內容要盡可能在140字內吸引人,多媒體動態演示在微信上更方便實現,手機客戶端的一條內容,可以無障礙地轉發到微信、微博等其他類型的平台或管道。這無疑大大拓展了內容的傳播面。

  新技術不改變內容本身,但會顛覆內容傳播的形式和途徑,對人們閱讀習慣的改變,也會導致內容生產方式的轉變。大概有一部分人,在互聯網出現以后,已經把書扔在了一邊﹔現在,可能已有更多的人把報紙、收音機、電視機擱置一邊,甚至台式電腦、筆記本電腦都已經被冷落。所謂的讀圖、視頻時代,以及對長文章不耐煩而催生的圖表式報道,都是技術激發的內容進化。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內容確實也被改變了,尤其是在內容的專業性角度,正在發生細微變化。一開始,互聯網內容的專業性和權威性仍由專業人員掌控﹔之后,用戶原創內容盡管廣受歡迎,但人們也逐漸意識到了其碎片化和在准確性、專業性上的缺陷。然而,當自媒體平台等原創內容逐漸由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或專家提供,內容將重回專業軌道,雖然背后的生產團隊已不局限於傳統媒體的內容制作團隊。

  就此而言,如何在適應新技術不斷更迭的基礎上,讓內容變得更加專業、更加優質,應該是新老媒體融合的重要議題。

(責編:邱天人)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內容建設 技術發展史 流水 傳統媒體 雜談 時效 居民 做加法 技術專家 微博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中國周邊潛艇實力掃描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新聞熱圖>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中國周邊潛艇實力掃描

中國周邊潛艇實力掃描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