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8 10:28:37|來源:人民日報|字號:
在新的時代,讓我們重拾抗戰精神,拿出愛國情懷、民族氣節、英雄氣概、必勝信念,去完成抗戰先賢們未竟的民族復興大業。
每年9月18日,全國許多城市會拉響防空警報。對中國人來說,這一天就是國恥日。警報聲中,忙於生活的人們,借以回望民族的沉重歷史,可以在深切思考之中獲得啟示與力量。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這樣描繪“記憶”——它往往把最重要的人物和事件,把讀到過的和親歷過的完全吞入遺忘的黝黑的淵底,不經強迫隱而不露,隻有意志的呼喚才能將它從幽冥中召回。今年適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也是“九一八”事變爆發83周年,無論是以立法方式確定抗戰勝利紀念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烈士紀念日,還是習近平總書記兩次來到盧溝橋畔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就抗戰歷史、抗戰精神等發表重要講話,都在發出銘記歷史、以史為鑒的“中國聲音”。
僅看兩條新聞,就能感受到中國民間也有同樣的心聲。東北地區中小學校紛紛舉辦活動,尋訪抗戰遺跡、邀請抗聯戰士,與國家重整紀念設施、確認烈士工作的推進暗扣相合﹔“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東側約一站地處,原名為“柳條湖”的車站多年前更名為“恆馳物流北門”站,如今許多市民希望改回舊名,目的是更好銘記歷史。不難看出,希望了解和還原更多歷史,願意繼承和反思,是國家和民眾的共同需求。
銘記“九一八”,因為我們無法忘記當年侵略者帶來的恥辱。1931年,日軍自導自演“柳條湖事件”,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東北同胞陷入長達14年的殖民統治。本為中國發展后盾的東三省,反成日本軍國主義鐵蹄下的“滿洲”,成為侵略和榨取全中國的前站。然而,有人至今還在冥頑不靈地為戰爭罪犯招魂,為侵略歷史化妝,特別是竟敢美化“五族協和”,鼓吹“東北建設論”,實質是要走侵略擴張的老路。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當然不會答應,也絕不會姑息沉默。
銘記“九一八”,也因為我們無法忘記當年自棄山河的恥辱。“九一八”事變后4天,蔣介石在南京發表演說,稱“先以公理對強權,以和平對野蠻。忍痛含憤,暫取逆來順受的態度、以待國際公理之判斷”。山河破碎,政府卻在“攘外必先安內”,部隊大敵當前卻接到“不抵抗”命令,以致日軍以兩萬兵力擊潰20萬東北軍,東北全境迅速淪陷。日本人寫的《支那論》曾說當時的中國人似蚯蚓,“把一段身子給切斷了,其他部分沒有感覺,仍能繼續活著”。這樣的恥辱延續多年,直至全面抗戰爆發,才迎來歷史轉折。正因如此,今天我們的國家格外珍視和平與主權,對於任何侵犯主權、破壞和平之舉,都會堅定地挺身而出、敢於說不。
“九一八”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黑暗時刻,但它留下的歷史遺產並不只是負面的,它讓中國人懂得了一個道理:國力衰弱就容易引起外敵窺探,實力不夠很難獲得別人尊重。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起,山河破碎的國恥、民族危亡的關頭,激起無數先賢以身赴義、舍命報國。為保家衛國浴血奮戰的抗日義勇軍,為團結抗日傾盡心力的中國共產黨人,為民族大義挺身而出的愛國將領,都在以忠誠之志、血肉之軀捍衛國家尊嚴、追求民族獨立。在傳揚至今的《義勇軍進行曲》旋律中,偉大的抗戰精神,依然給予今天的人們極大的感動與鼓舞。
歷史無法重來,未來可以開創。知恥不是為了再續仇恨,而是為了保持清醒,催人奮進。過去是國家落后就要挨打,現在是裹足不前就會被時代拋棄﹔過去,中華民族因頹廢渙散而遭列強蹂躪,現在則需要以民族自強來洗刷民族恥辱。今天,當我們聽到警報,最需要想一想曾經遭受的恥辱,而最好的洗刷方式,則是在新的時代重拾抗戰精神,拿出愛國情懷、民族氣節、英雄氣概、必勝信念,啃下難啃的改革硬骨頭,闖過艱難的發展關口,去完成抗戰先賢們未竟的民族復興大業。
九一八 國恥日 抗戰精神 柳條湖事件 滿洲 記憶 柳條湖 義勇軍進行曲 主權 山河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