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8 11:24:28|來源:人民日報|字號:
來自台灣方面“投審會”的最新統計數據表明,今年1到7月,台灣方面核准的陸資赴台投資件數為76件,比去年同期減少7.32%,投資金額更是比去年同期下降27.20%。在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日益深入的今天,這個數字實在有些說不過去。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陸資望“台”卻步?其實原因十分明顯,個中人士更是心知肚明。
首先是台灣方面對陸資赴台始終“開窄門”“走小路”。自從2009年6月30日起開放陸資赴台投資,台灣方面對投資項目一直採負面表列,對持股比例也採嚴格限制,以至於很多項目對外資開放,陸資則完全被排除在外或者受到嚴格限制。比如航空業、貨運承攬等行業,台灣對外資完全開放,卻禁止陸資進入。再比如港埠設施,台灣對外資也是完全開放,陸資雖然准入,持股卻有49.99%的限制。台灣方面的這種做法受到各方詬病,美國貿易代表署出台的2014貿易障礙報告就認為,台灣對陸資採取比世貿組織(WTO)還嚴格的規范限制,報告認為台灣方面對陸資、外資應一視同仁,以落實對WTO的開放承諾。
其次是經久不息的政治紛擾,已經嚴重影響台灣的投資環境和企業效能。瑞士洛桑管理學院2014年全球競爭力評比顯示,台灣排名從第十一名退至十三名,其中“企業效能”退步達7名。特別是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署一年多來,至今還沒有通過島內的所謂審查程序,時至今日,這份協議都遲遲不能生效。台灣經濟界人士認為,受兩岸服貿協議“卡關”影響,大型陸資對赴台投資呈觀望態度。
再者是台灣方面對陸資赴台沒有善盡服務之職。陸資赴台,會碰到很多問題和難題,需要台灣相關方面幫助協調解決。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這樣的一個“跨部會服務機構”,專門為陸資企業排憂解難。相反的,陸資卻受到比一般小企業更嚴密繁瑣的管理。這種“管理”,讓不少陸資有苦難言,也影響陸資赴台的效率。
與此同時,大陸方面正積極推動投資管理體制改革,並將對台商投資從過去的“全面核准”改採“有限核准”與“普遍備案”結合的管理方式,以有效提升投資便利化。冀望台灣方面也能化風險管理為機會管理,讓陸資平等參與競爭,最大限度地實現兩岸的互利共贏。
觀滄海 管理 貨運 互利共贏 2009年 航空業 持股比例 港埠 負面表 兩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