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海外輿論>> 正文

港媒:習近平全面改革300天 豐富“漸進”邏輯

2014-09-23 07:28:00|來源:中新網|字號:

中新網9月22日電 香港《文匯報》22日刊發組稿聚焦中國“漸進式”改革。文章說,隨著習近平領導的全面改革實施已達300天,中國已經邁入歷史性變革的新時區。縱觀36年改革歷程,中國漸進式的改革,取得了堪稱革命性的變化,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贊譽。循序漸進已成為中國執政黨推進改革的不二法門,是中國長期發展、漸次改進、內生性演化的必然選擇。當前已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的全面改革,正蹄疾步穩,有序推進,不斷以新的突破續寫和豐富中國漸進式改革的歷史邏輯。

中國漸進式改革36年 贏革命性變化

縱觀30多年的經濟改革歷程,梳理體制演進的重要節點,每一步改革的背后,都記錄著計劃管制與市場配置的此消彼長,見証著姓“社”還是姓“資”等各式爭論中的彷徨與解放,正是在觀念碰撞和利益調整的不斷接力中,中國一步步走出計劃經濟的沼澤,邁進了市場經濟的大道。

十一屆三中全會 啟改革開放大門

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農村改革率先突破計劃經濟的束縛,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令農業煥然一新。19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經濟“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改變了十二大“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提法。

十四大 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面對復雜的形勢,改革陷入“市場經濟姓‘社’還是姓‘資’”的爭論。1992年初,鄧小平南巡時更加明確地指出,計劃與市場,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鄧小平的講話從思想上沖破了多年的束縛,為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奠定了理論基礎。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指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十六大 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經過十年的發展,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和任務,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專家認為,經歷股份制姓“公”姓“私”的爭論,1997年十五大提出,“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2002年十六大提出,“除極少數必須由國家獨資經營的企業外,積極推進股份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而十六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深化了對公有制實現形式的認知,是在一系列觀念漸進變化后的又一次創新。

十八屆三中 市場起決定性作用

文章進一步分析,歷史行進至2013年,中國改革處於深水區和攻堅期。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提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認為,這一表述是執政黨對市場經濟規律認識的新飛躍。

改革30多年 經濟躍居全球第二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中國經濟改革以漸進的方式,贏得了革命性的變化。復旦大學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張維為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30多年,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高速增長,從2000年到2010年,中國超過西方七國中的6個國家,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他認為,中國給世界帶來的震撼,得益於中國選擇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漸進改革之路。

政治漸進變革 探索中國道路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經濟體制發生根本性變革的同時,中國的政治體制亦經歷漸進式變革。從一元治理邁向多元治理,從人治邁向法治;從黨內民主擴至社會民主……中國政治生態呈現出一種不同於西方模式、以政府治理轉型為重點的嶄新氣象。

習式全面改革300天 豐富“漸進”邏輯

《文匯報》的文章稱,去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至今,習近平領導的全面深化改革已推進300余天。綜觀全面改革路線圖,可以看出,立足中國國情,以問題為導向,從實際出發,始終是改革的立足點。

該文援引新加坡《聯合早報》評論認為,習近平所主張的全面深化改革,並沒有脫離改革開放30多年來循序漸進的做法,也比較符合中國當前所處的實際條件。新一輪改革是中國漸進發展、內生性演化的必然階段。

中國智囊認為,習近平領導的漸進式改革,絕非瞻前顧后的保守改革,絕非局部領域的“小修小補”,而是“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

中央深改組自成立以來已召開四次會議,從文化、司法、社會、財稅、戶籍、考試招生等改革的醞釀或出台,到央企負責人薪酬的調整以及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從《關於上半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進展情況的報告》的提交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重要改革舉措實施規劃(2014-2020年)》的出籠,每項改革舉措都設定了改革路徑、成果形式、時間進度,一場場改革“殲滅戰”步步為營,一系列措施“組合拳”頻頻發力。

專家認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穩步推進,旨在積小勝為大勝,以量變求質變,不斷為治本贏得時間、創造空間,待條件成熟時,實現關鍵環節的攻堅,重要節點的闖關,以階段性成功突進的強音奏出中國漸進式改革新的凱歌。

可以期待,在未來幾年內,習近平領導的全面改革,必將為中國漸進式改革的演進注入新的張力和推力,以新的突破續寫和豐富中國漸進式改革的歷史邏輯。

改革成就享譽國際 打破西方價值霸權

《文匯報》援引克羅地亞地緣政治學家亞斯娜·普雷夫尼克博士的話說,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改革進程保持了相當好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這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的充分體現。

普雷夫尼克認為,中國式改革最令人欣賞和稱贊的是,先在小的局部領域或者地區進行試點,通過實踐積累足夠的經驗后,再根據實際效果和社會需要,不斷深化和擴大改革范圍。“這種漸進式改革的最大優點是能夠保持社會穩定,而穩定對於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上世紀90年代初,擁有十分相似經濟結構的中國與東歐多國都處於改革的十字路口。然而,採用漸進式改革的中國如今已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東歐多國仍在經濟泥沼中艱難前行。俄羅斯專家對此感受更加深刻。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所長季塔連科坦言,中國所有改革開放政策的制定都以特殊國情為基礎,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改革,不像俄羅斯照搬西方經濟教條。

在季塔連科看來,中國漸進式改革保証了理論上的全面性和實踐的實驗性能夠結合在一起。此外,中國領導人在改革開放之前進行了意識形態領域的准備工作,“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討論,起到了解放思想、為改革培育土壤的作用。這些都是中國改革留下的成功經驗。

“當時我曾極力勸說俄羅斯政府效仿中國經濟改革,不要採納西方建議的休克療法”,曾在莫科斯工作多年的前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人大重陽高級研究員羅思義說。他毫不吝惜對中國改革的贊美,“20世紀迄今為止最偉大的經濟學家,不是凱恩斯、哈耶克或弗裡德曼等西方經濟學家,而是中國的鄧小平。從實際結果來看,自鄧小平1978年啟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表現遠遠超過世界歷史上的任何其他國家。”(劉凝哲)

(責編:王書央)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考試招生 漸進改革 改革路徑 港媒 黨內民主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中國官員移民被曝難融當地社交圈 每天打麻將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對越反擊戰時期中國女兵照片首度公開(高清)

揭秘駐阿富汗美軍野戰套餐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