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 正文

台灣統派團體:台灣越早討論“一國兩制”越有利

2014-10-10 10:25: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台灣的社會現實是:有喊“獨”的自由,沒有說“統”的民主。近日,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台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時,對“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闡述,在台灣社會激起波瀾。如何理解台灣的現實與未來的出路?怎樣看待“一國兩制”?在種種曲解的紛擾裡,參訪團部分成員根據自己的現場觀察和思考,給出他們的分析。

  參加台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訪問北京的部分成員,10月7日在台北座談,探討“台灣的出路在哪裡”。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召集人、勞動黨主席吳榮元提出,這是當前台灣社會發展的總課題之一,是任何人,尤其是肩負開拓時代前進、謀求實現自身理想的青年人更需要認真面對、難以逃避的問題。習近平在會見參訪團時提及“台灣的前途系於國家統一,台灣同胞的福祉離不開中華民族的強盛”,還指出“‘台獨’分裂勢力破壞台海和平穩定,挑動兩岸對抗緊張,帶來深重禍害。兩岸同胞對此記憶猶新。歷史已經並將繼續証明‘台獨’之路走不通”,這具有重大的警示作用。

  張麟征:不是“隻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台灣大學名譽教授張麟征在座談時說,台灣要往哪裡去,要先看世界潮流,認清楚利益方向,再看區域形勢,不能隨心所欲,要怎麼樣就怎麼樣,要認清自己的定位和利益所在。但台灣社會在“台灣優先”的塑造中,形成了先看自己、再看兩岸、再看國際的思維模式,“隻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但現實是身處區域經濟和國際形勢之中,有些事你再喜歡也是不能做的,不能實現的。同理,有些事你必須面對。現在中國大陸的和平崛起是個事實,對此,美國需要面對,日本需要面對,台灣不管喜歡與不喜歡也要接受和面對。今年“太陽花”運動后一系列事件,令兩岸關系遇到一定程度的困難,重新啟動有一定難度,因為台灣內部的政治情況非常特殊,執政黨不像執政黨,反對黨更像執政黨,執政黨哪怕是好的政策遇到反對就退縮。馬英九任期內,兩岸關系政策最受肯定,有超過50%的民意支持,結果也是沒有堅持,遇到反對就往后退。現在雖然“立法院”內國民黨佔多數,但這是分裂的多數,民進黨是少數,卻是團結的少數,所以,在馬英九的任期內,服貿、貨貿能否通過有很大的變數。

  勞動黨副秘書長臧汝興在座談會上談到台灣政治現狀時說,“太陽花學運”的核心就是“台獨”,不是一個進步的運動,可是卻在台灣社會獲得“進步”的形象。台灣青年人不喜歡大的論述,不喜歡談經濟,喜歡小確幸,所以對投身其中的“學運”並不了解,以為是進步的。兩岸和平與東亞和平才是進步運動,我們應該去推動,不能失去促進進步的戰場。

  石佳音:“大義”決定“大利”

  中國文化大學助理教授石佳音說,台灣的出路在哪裡?這個問題牽涉統獨問題。統獨的選擇根本上是道德的選擇,不是利益的選擇﹔是“大義”決定“大利”,不是“大利”決定“大義”。義就是國家民族的認同。

  他說,台灣的現實是法理“台獨”不敢做,政治“台獨”有風險,經濟“台獨”不可能,文化“台獨”大行其道。比如把日本侵略、殖民的歷史以客觀中立的面貌美化和正當化,令歷史是非顛倒。在台灣,到處都能看到以“日治”代替“日據”,日本殖民統治時代的遺跡被刻意保存並從殖民者的角度去紀念,甚至有中學老師提出“侵略”這個詞帶有立場,不合中立,應該回避。“侵略”在國際法上是有清楚定義的,絕對不是主觀的概念。如果這種趨勢不扭轉,日本在台灣燒殺擄掠的歷史都會被捏造成“謠言”。歷史被扭曲就看不清現狀,不少人以為台灣有一個脫離於中國的利益。現在亞洲有兩大勢力,一是中國大陸引領的中華民族的復興,二是防堵復興的美、日勢力。在這兩大勢力之中,台灣經濟上無法自足,軍事上無法自保,事實上無法保持中立,不倒向這邊就要倒向那邊。但由於政治的虛偽宣傳,台灣人民認為有第三條路可走,這第三條路就是拒絕與大陸理順兩岸政治關系並走向統一。其結果就是不斷與大陸發生摩擦,靠向敵視中國的美、日,陷入經濟上依賴大陸、軍事上依賴美、日的困境,進退維谷,內部認同錯亂,社會撕裂,政治動蕩,人心不安。

  石佳音的觀點是,台灣必須面對一個無可逃避的、帶有道德性的根本抉擇:在中國復興與美日安保之間,到底站在哪一邊?台灣當然不能站在曾經侵略和殖民自己的國家一邊,要和自己的祖國站在一起。所有關於兩岸關系的主張、政策,無論包裝成什麼,若不能清楚回答這個選擇,就都是避重就輕,甚至是別有用心的“空心菜”。

  紀欣:台灣越早討論“兩制”越有利

  《觀察》雜志發行人紀欣說,習近平會見統派團體時談了很多對於兩岸關系的看法,對“一國兩制”內涵做出三點論述:一是在台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這指的是台灣現行社會制度及生活方式可以保留,自然包括實施已久的政黨政治及選舉制度﹔二是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這表示“兩制”將由兩岸共同協商建構,台灣社會展開研討、形成共識越早,就會對自己越加有利﹔三是能充分照顧到台灣同胞利益的安排,這顯示和平崛起的大陸更有信心及能力,確保台灣民眾在統一后,享有更大的經濟利益及國民榮譽。

  紀欣說,這個談話傳回台灣后,對於“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台灣朝野政黨異口同聲“不接受”,輿論焦點也專注於對“動機”的議論,“這就有點裝無知了”。其實,“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始終是大陸實現兩岸統一的方針,可見之於歷次重要談話及文件中。“一國兩制”的核心問題在於“一國”,而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之錨在於“一中框架”。要從“一中框架”走向“一國”,當然必須先化解兩岸的政治歧異,最終解決兩岸的政治對立,但如果在台灣連“一中框架”都無法維護深化,大陸再不表明和平發展是通向和平統一的道路,難道要眼睜睜地看著和平發展走向和平分裂嗎?

(責編:劉國民)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全國多地遇“霾”觸響警報(組圖)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對越反擊戰時期中國女兵照片首度公開(高清)

圖片故事:家在南疆 瓜果飄香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