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0 06:57: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好声音》前两季推出的选手中,真正成为娱乐圈大红大紫的明星屈指可数,“成星率”成为卡住其持续发展的瓶颈。 |
10月7日晚的北京首都体育馆,历时14周的《中国好声音》第三季落幕。最终,那英组学员张碧晨夺冠得本季冠军。
不过,星光璀璨的冠军之夜,你是否收看了呢?相比前两季的热播盛况,今年可能有更多的网友的回答是“No”。《环球时报》特约作者谭飞就表示,尽管亲自去现场观看了总决赛,但也不得不承认,“相较第一季的大红大紫,本季《中国好声音》的关注度已有明显下降,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昨晚是冠军之夜。”
新浪娱乐专栏作家刘斌也同意谭飞的看法:“舆论关注度来看,虽然新浪微博的话题量依然位列今年电视综艺节目的前列,但除了10月7日总决赛那天,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里被刷屏的现象几乎没有出现过。……《好声音》已基本失去搅动多个社会阶层收看和参与讨论的能力。”
然而,透露出来的收视数据似乎并不认同上述观点。据统计,《好声音》第三季总决赛长达三个小时的直播,全国网收视率2.48%,收视份额8.6%。高于去年第二季总决赛的收视(收视率2.31%,份额7.88%)。50城收视率5.613%,创本季新高,也圆了破5%的承诺。
不过,刘斌的看法可没有数据这么乐观,他认为尽管《好声音》一再宣称本季每期收视均在所播时段的节目中收视位列第一,但其实同一时段除了《好声音》外基本没有别的综艺节目播出,所以收视数据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因此,他的判断仍然支持“关注度下降”的说法:“与去年第二季以2.35%的平均收视率稳居年度全国综艺节目第一相比,今年《中国好声音》在收视上已经丧失绝对的领先地位。”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在谭飞看来,选秀节目的造星模式可能已经日薄西山:“从超女、快男到《中国好声音》、《中国梦之声》等等,中国观众已经对电视选秀节目的套路了如指掌,观众的口味已经越来越挑剔,那些假大空的煽情在网络时代也越来越难伪装成心灵鸡汤。于是,观众的收看热情越来越受到影响。”
大趋势可能确是如此,近一两年,在《爸爸去哪儿》的带领下,真人秀类节目开始崛起,抢占了选秀节目的空间。不过,选秀节目并非没有奋力一搏,在多数观察者眼中,人甜歌美且带有“韩流”优势的张碧晨的夺魁,正反映了这种挣扎。《好声音》前两季推出的选手中,真正成为娱乐圈大红大紫的明星屈指可数,“成星率”成为卡住其持续发展的瓶颈。
《新京报》的作者卢世伟也从《好声音》捧出的首位女冠军切入分析,认为选秀节目最理想的结果是“选出一个既能满足观众又能满足听众的冠军”,但《中国好声音》的前两任冠军都没能真正满足这个要求。所以,“今年若再不能选出一个真正可以搞出动静来的冠军,本来就已经被观众看得有些生腻了的《中国好声音》,明年想继续保持这种高吸引力,恐怕就有些难度了。”
那么冠军为什么是张碧晨?想必不少关注节目的观众都有此疑问,卢世伟的分析相对客观,认为张碧晨胜就胜在其“硬件条件”的优越:“她可以满足不同准则倾向对于当下一个职业歌手的需求——有青春美貌适合偶像化包装,有练习生经历更利于职业化培养,有人气有争议容易获得媒体化推广,而在这些条件之下,更重要的是,她还有一条可以满足声乐演唱基本标准且颇具辨识度的好嗓子。”
不管过程如何,至少看起来《好声音》终于在第三季找到了最适合它的冠军,也让电视频道凭借这个节目赚足了收视。至于如何“绝地反击”,风潇潇的态度并不乐观:“以梦想立台的浙江卫视,和娱乐立台的湖南卫视,在造星机制和能力上,还是偏弱。”
换句话说,湖南卫视仍然是国内娱乐节目绕不开的“大BOSS”。刘斌不无暧昧地说了一句“如何利用好各种媒介的力量,让每一季的选手都能维系自己的高人气和知名度,同样至关重要”,显然仍是暗指《好声音》推介不足。
话说回来,无论谁拿了冠军、谁赚了眼球,对于自由竞争的市场都不是坏事。正如谭飞所说,选秀不会消亡,但选秀节目应尽快出现正常的优胜劣汰;而电视从业者也需要开发出更有时代特色的新型节目样态,让新人选拔方式更加多元化。(文/邱天人)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好声音 张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