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1 10:36:02|來源:東方網|字號:
今年國慶長假的13部國產影片,突破10億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欣慰叫好之后,感嘆文藝片《黃金時代》的票房,與其它題材電影相比形成巨大落差,口碑與票房的不均,印証電影市場格局單一、包容度不足。
今年國慶檔的《親愛的》《心花路放》《黃金時代》《痞子英雄2:黎明升起》,被並稱為長假口碑四大片,但口碑上的勢均力敵,並未換來市場的四足鼎立,《心花路放》上映8天,累計票房近8億元:而歷經8年籌備,3年制作,8000萬元投入,跑遍大半個中國,且放映178分鐘的《黃金時代》,長假累計票房僅過3000萬元。由此看出,當下電影市場,對百花齊放的影片類型與風格,欠缺寬容,更重要的還在,如何拍攝出更多元的電影,用更豐富多彩的國產電影題材,來吸引觀眾觀賞,值得電影人和制作機構認真思考。
誠然,長假娛樂放鬆,選看一部喜劇片,理所當然,但喜劇片並非電影市場的全部。從《泰囧》、《分手大師》,到今年國慶“粉色喜劇”《心花路放》,贏得越來越高的票房,說明中國式喜劇片告別純粹惡搞等老舊手段,轉而注重笑后的思考,呈現不可忽視的票房力量﹔而另一方面,作為《黃金時代》長假受到忽視敗走麥城,對國產電影來說是個警醒,如果電影市場被越來越多喜劇和動作片充斥,類型日漸單一,觀眾總有一天會發現,再怎樣嬉笑,也不過是一種乏味的狂歡。
電影作為大眾化的娛樂方式,同樣承擔人的精神娛樂與修養提升責任,而各種題材的電影,可以讓觀眾在不同的題材中,品味光影之美,感受時代的內涵,體驗生活的本真,陶冶高尚的情操。
如果說今年國慶長假,中國電影票房已突破去年的217億,出現前所未有的觀影熱潮,迎來國產電影的黃金時代,那麼比票房更重要的,是電影本身的蓬勃生機和多元多彩。票房持續高漲,是電影市場繁榮的表象,而隻有做到題材的多元,才是電影行業真正成熟的標志。所以說,從《黃金時代》的低票房,引申出電影市場如何創造條件,去培養觀眾更多樣的選擇、更寬容的心態。
一個健康的電影市場,必定是可以容納多元作品的市場,尤其是國產電影面對新時代的挑戰,一定要承擔娛樂和教化的雙重使命,既賞心又悅目,題材多樣又寓意深遠,培養觀眾更加藝術化的欣賞追求,適應主流價值觀的觀影目的,才能稱得上中國電影真正的繁榮和發展,才能趕上世界電影產業發展的潮流。
黃金時代 電影市場 心花路放 國產電影 累計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