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1 09:20:04|來源:海外網|字號: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日抵達柏林開始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當日,李克強在德國《世界報》發表題為《讓開放創新引領中德合作》的署名文章。文章說,中方將積極考慮德國大眾汽車提高在一汽大眾合資企業中股份比例的請求,也希望德國允許資質好的中國企業競標德國的高鐵項目。(10月10日 《南方都市報》)
中國外交是具有鮮明的時代符號。過去,乒乓外交、熊貓外交讓中國打開了融合世界的窗戶,而現在,高鐵外交漸漸顯現出它的山水。此次李克強總理訪問德國,就提出了“希望德方允許中企競標高鐵項目”的意願。
“推銷中國高鐵我特別有底氣”,這是李克強總理8月份在中國鐵路總公司考察時說的一句話。在大多數觀察者眼中,中國高鐵在進行技術消化和時間檢驗后,成為中國制造和中國自主創新的一張好牌和名片。不過,這只是經濟層面的解讀。如果站在全球地緣政治的高度來看,中國高鐵的“走出去”無疑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留意中國近期外交腳步的話,會發現“絲綢之路”是頻率閃現很高的詞匯。不論是習近平出席出訪蒙古國,共推“絲綢之路經濟帶”﹔還是楊潔篪出訪馬來西亞,共議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話題。中國正在努力用經濟帶的形式,來進行國與國之間的經貿交流互動。當然,這也和國際競爭的大背景不無關系。
眾所周知,WTO對於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掌控越發不得力。而以美國為首的多個國家准備另起爐灶,正在醞釀一組多邊關系的自由貿易協定,這就是近來熱議的TPP的框架。在這樣重塑並主導亞太區域經濟整合進程中,無形中會稀釋其他國家的影響力,其中有可能包括中國。而中國要在未來經貿空間中有所作為,肯定是要走出自己的一條道路。
這條道路的“走出去”,包括經貿走廊的打通,其中重要的棋子就是高鐵。今年上半年,習近平主席訪問德國,就在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的德國終點站迎接了中國列車。而中德位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兩端,是亞歐兩大經濟體和增長極,也是渝新歐鐵路的起點和終點,具有深耕鐵路合作的巨大潛力。從這個角度出發,就更能理解李克強總理此次訪問德國,為何要提到“高鐵關鍵詞”。
德國是高鐵技術的鼻祖,而李克強總理提出希望德方允許中企競標高鐵項目,似乎有種“虎口拔牙”之感。然而中國人並非是無的放矢。從7月25日的土耳其高鐵項目的正式竣工,再到泰國軍政府正式批准直通中國的高鐵項目,這些都是成功案例。當然,要打動苛刻的德國人,肯定是要有“金剛鑽”才行。
高鐵是個系統工程,並不是隻賣個火車頭,具有對比優勢才是王道。中國基建的橋梁和隧道施工能力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同時,每公裡高鐵建設成本中國最低的1.25億元,遠低於歐洲1.95億元的造價。技術和成本上的優勢,都足以讓德國人充分考慮中國高鐵的誠意。
中國高鐵“走出去”之路充滿挑戰。鄰國日本的高鐵輸出戰略就是安倍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有越南政府下訂單。可以說,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博弈中,高鐵這塊依然是濃墨重彩的一個戲份。要做到風景獨好,最終還是要看中國制造業的后起發力。(文/謝偉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