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原創評論>> 正文

不必糾結中國是否是“第一大經濟體”

2014-10-13 06:52: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假定各國皆用按匯率統計法來測算各自經濟總量,所得國與國之間的總量排序仍隻具相對意義,因為它還涉及到一國統計口徑之大小和選擇統計對象之多少。

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披露,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今年的經濟規模將達到17.6萬億美元,而美國為17.4萬億美元。若以此數據作為評價依據,意味著中國將在今年年底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從而改寫自1872年以來美國獨居全球第一經濟大國桂冠142年的歷史。

消息傳至國內,社會各界反映總體平靜、淡定。網絡上除少數跟帖對此不屑一顧,多數輿論則冷靜指出:若按購買力平價作為統計方法,由於中美兩國用來作“平價標的物”的選取對象存有差別,因此IMF的最新預測對中國和世界都隻有參考意義而不具有結論價值。更有政府官員和學者分別指出,若改用人均指標,即使同樣按購買力平價進行測算,中國人均經濟總量在世界排名依然處於80位左右。筆者以為,這些冷靜的分析非常客觀,這是國內主流輿論在看待國家經濟發展時所展現的一份可貴成熟。

對非專業人士而言,購買力平價聽起來比較抽象,通俗來講,購買力平價就是一國貨幣在一定區域內使用時的值錢程度。打個比方,同樣買根油條,在美國得花1美元,而1美元在中國使用可買6根油條。然而,所謂的值錢程度又是相對的,同樣1美元,在美國購買某種商品或服務,就比到中國購買同種商品或服務更值錢。比如,同樣的寬帶服務價格,在美國就比中國要便宜一大截。

需要指出的是,經濟統計所得數據與所採用的統計方法直接相關。若改用匯率統計法,到今年底,中國經濟總量預計仍隻佔美國的七成半左右。然而,使用匯率統計法所得數據也隻有相對意義。鑒於一國本幣與美元之間的匯率是波動的,假定人民幣相對於美元人為升值1倍,那麼,用美元計量的中國經濟名義總量即可輕鬆在現有基礎上實現翻番。這些都說明,我們不能說中國經濟總量已大幅超過了美國。

此外,假定各國皆用按匯率統計法來測算各自經濟總量,所得國與國之間的總量排序仍隻具相對意義,因為它還涉及到一國統計口徑之大小和選擇統計對象之多少。以中國為例,我們在統計工業總產值時,通常隻計算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以上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簡言之,年主營業務收入不足2000萬元的小型和微型工業企業,每年的主營業務收入,並沒有納入國家總量統計之范圍。然而,這部分佔全部工業企業數量近七成的小型和微型企業,卻年年都實打實地貢獻著未納入統計范圍的“經濟總量”,人們無法否認它的客觀存在。因而,若換個角度再看,它意味著即使按匯率統計法測算,我們國家實際經濟總量理當大於國家所公布之總量。

其實,IMF在上周的報告中,還有一組數據更加振奮人心。同樣按購買力平價進行測算,“新G7”(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墨西哥、印尼、土耳其)今年的經濟總量已超“老G7”(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加拿大)的經濟總量。盡管“新G7”經濟總量超“老G7”也隻具相對意義,但誠如識者所知,國家、地區或經濟體的經濟實力是奠定世界經濟秩序的經濟基礎。在國家和地區關系中,新的經濟秩序必然帶動世界地緣政治版圖之重構和話語權大小之重置。

在全球化背景下,無論是國家間經濟總量的互相趕超,還是經濟體之間圍繞總量的競爭,說到底都是發展理念、發展模式、發展質量的綜合競爭。在此語境下,我們沒理由為所謂的“世界第一”自我陶醉,我們依然面臨“換檔提質”的艱巨任務,尤要咬緊牙關砥礪前行,爭取以盡量短的時間,實現中國經濟質的趕超和飛躍。

(魯寧,財經評論員,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編:宋勝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全國多地遇“霾”觸響警報(組圖)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對越反擊戰時期中國女兵照片首度公開(高清)

圖片故事:環球小姐訓練營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