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7 06:57: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到調整、減少時,卻又層層審批、關關設卡。就算事后再亮黃燈、掏紅牌,政府的反應速度,能快得過市場嗎? |
又近一年校園招聘季,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再次浮出水面。這兩天,教育部公布了就業率較低的本科專業名單,曾經熱門的工商管理、法學都紛紛中槍,表演、動畫等藝術類也榜上有名。據稱,公布榜單為引導高校主動調整學科專業結構,避免盲目布點。
問題是,這種“馬后炮”似的榜單,跟得上市場的節奏嗎?動輒“難就業、停專業”,有形之手是不是伸得過長?
專業之痒,痒在手放錯了位
一人就業難,全家淚潸潸。評論君認識的一位二本畢業生,個人條件不錯,但隻因學了個“平面設計”的專業,市場容量不大,離校一年多了,至今還蹲在農村的家中待業。寒門學子,辛辛苦苦供出來一個,不容易。四年空學一身本領,與社會的用工需求,又總跟不上趟,釀成巨大的結構性浪費。
供給與需求,市場經濟的老話題,竟成民生的痛點,定是由於市場機制出現了漏點。一些高校的專業設置,行政色彩過於濃厚。高校領導常常是行政官僚,好大喜功,拍腦袋決策,不管職業學院,還是二本、三本,一律門門齊全。甚至黑龍江一大學在2015年一次新設56個專業。到調整、減少時,卻又層層審批、關關設卡。就算事后再亮黃燈、掏紅牌,政府的反應速度,能快得過市場嗎?
中國的大學,面上來分,大致可有“藍翔”與“北大”兩種。“藍翔”指的是二本、三本,職業學院、民辦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北大”則是指研究型大學,本本分分做學術。兩者不是一回事,決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則,一邊隔靴搔痒,一邊膝痒搔背,解不了痒不說,還容易撓破皮,甚至傷筋動骨。
“藍翔”的專業,必須市場化
教育部的榜單出來后,有網友留言,他學物理的現在去搬磚。其實,普通的大專院校,不妨學學“藍翔”的踏實勁。現在網上流行一句調侃,“挖掘機技術哪家強?”不止挖掘機,類似的烹飪、機修,這些藍領的技術崗位,很多職業教育做的比高校好得多。一個奧秘,就是學校淡化行政色彩,直接應對市場的呼喚,“訂單式”培養專門人才。
這個過程中,專業要隨著市場波動,靈活設置。不要為了好看,打腫臉來充胖子。比如,法學專業,本來就是精英教育,很多國家隻在研究生階段開設。而當下很多理工大學、工業學院都跟著湊熱鬧,培養出來的學生連司法考試也很難通過,又怎麼就業、執業?等教育部門反應過勁,已經耽誤了一大批人,黃花菜全涼了。
放下高校辦學自主權,不再把專業全不全、規模大不大,作為考核行政校長的標准。真正歸為教授治校,真正拿就業率一票否決,真正賦予高校增、減專業的變通權力,壓根用不著隔空喊話、事后發榜了──套用一款熱語,“咱們藍翔如果不踏踏實實學本事,那跟清華北大還有什麼區別呢?”
“北大”的專業,必須獨立化
話說回來,北大、清華,還真得跟藍翔們有所區別。
比如,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再不吃香,再不被市場認可,也須堅持保留,決不能為市場所蠱惑,變成技術流。道理很簡單,此乃國家之根本,文化之基石,不能用貨幣來衡量、來計算、來矯情。說到極致,哪怕類似的專業全班零就業──事實可能截然相反──仍然該“我自巋然不動”。
“國本”與“民本”,一重公利,一重私利。經濟學上有一個“外部性”的概念,馬歇爾和庇古認為,經濟主體沉醉一己逐利中,會對全社會的福利產生或有利、或不利的沖擊。大家一窩蜂去學“藍翔”,個人生存解決了,市場交易也活躍了,可“往聖絕學”誰來牽挂?“萬世太平”誰來操心?這種民族整體上的“外部性”,需要公共財政與機構來支撐,遺世而獨立。
錢學森之問,問的不是“藍翔”,問的是“北大”。教育主管部門的手,快從“挖掘機”下邊抽回來吧!(文/周人杰)
(本文為“金台二號”獨家授權海外網發表,如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海外網”)
關於經濟走勢、時政局勢及其它熱點話題,金台二號還有更多精彩分析。敬請關注。
藍翔 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