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4 16:58:47|來源:經濟網-中國經濟周刊|字號:
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央行在有意識拉低貨幣市場利率,或許也試圖借此引導貸款利率下降。盡管這樣的做法是正確的,是符合當下中國經濟要求的,但我們必須看到,央行利率控制的成本正在上升,而控制效率正在降低。一個重要証據就是,市場都明白央行在向下引導利率,但貨幣市場利率並未因此而明顯打破止跌狀態。
毫無疑問,中國貨幣政策正在呈現高成本、低效率特征。其主要原因是,中國的金融問題已經不是總量問題了,而是結構性問題。對此,有不少人批評說,監管機構對這種狀況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甚至有人極端地認為,這相當於是央行、銀監會和証監會共同制造了一個“金融惡性循環圈”,導致空轉貨幣過多,大量吸取金融營養,而逼迫存貸利率不斷走高,而且居高難下。
首先應當問責的是央行。它明明在管制銀行存款利率,但卻在貨幣市場構建了另外一套遠遠高於存款利率的利率體系。更重要的是,在月末、季末這樣的關鍵時點上,央行拒絕投放短期資金以穩定貨幣市場利率,反而放任貨幣市場利率“有規律地大起大落”,從而為貨幣投機創造了極好的條件。
正是央行在銀行存款成本端構建了“雙軌制”,以余額寶為代表的貨幣市場基金在互聯網的幫助下急速擴張,使得中國發生了“全民性的貨幣投機”。這個過程中,受傷最大的就是貨幣政策,並間接抬高了整個中國經濟的成本。因為,貨幣投機、金融空轉消耗大量金融營養。說白了,就是從銀行到企業,貨幣基金在中間“扒皮”,使貸款利率呈現“剛性台階”。
這時候,銀監會、証監會應當通過制定或轉變監管規則限制貨幣基金的急速膨脹,但他們沒有。而今年“兩會”期間,央行幾乎所有參會代表都在大談“支持互聯網金融”,有意或無意地縱容了余額寶等貨幣市場基金的惡性膨脹。他們強調“需要監管”,無非是把責任推給監管機構,而對貨幣投機大規模出現的根本原因——銀行資金成本“雙軌制”隻字不提。
正是貨幣投機的大量存在,貨幣政策成本大大提高。盡管,壓低貨幣市場利率對減小貨幣基金的吸引力大有幫助,但貨幣基金偷用銀行信用,流動性遠高於銀行定期存款,所以就算其收益率與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大致相當,吸引力依然存在。由此可見,如果沒有監管機構出面砍掉貨幣基金膨脹的渠道,徹底去除貨幣基金所消耗的金融成本幾乎沒有可能。
這就是現實,而當下就有証據証明這樣的現實。最近,央行放寬購房貸款限制,希望商業銀行降低購房貸款利率。但商業銀行最多給到9折利率優惠,而原來的7折利率已經不復存在了。銀行給出的理由是,現在資金成本很高,根本無法支撐7折貸款。購房貸款如此,其他工商企業貸款就可以降低嗎?我看沒戲。
所以,在監管不能有效扭轉金融結構、除去金融空轉的情況下,貨幣政策必然高成本、低效率。央行壓低貸款利率、壓低企業融資成本已刻不容緩。現在看,10天、半個月引導貨幣市場利率降低10個基點的節奏顯然不夠,而更為有效的辦法是“加強貨幣基金監管”,把有限的資金資源從空轉狀態拉回到實業運用狀態。如果這樣做,存貸款利率都會自然回落,這是低成本、高效率方法。
(作者系CCTV証券資訊頻道總編輯)
央行 貨幣市場基金 利率體系 貨幣基金 貨幣市場利率 雙軌制 貨幣政策 控制成本 扒皮 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