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4 08:55:39|來源:海外網|字號:
近日,一位廣東肇慶的網友在論壇上發帖稱,自己讀初一的女兒開學領到北京仁愛教育研究所出版的英語課本裡出現了大量廣告內容,此事引起不少網民熱議。央視《是真的嗎》記者最近調查發現,教科書中夾帶廣告的情況確實存在。(10月23日 湖南教育新聞網)
教材夾帶廣告,明顯有三害:一害教材出版社自己,因為這無疑就是自毀名譽和信譽、自砸牌子之舉。二害使用教材的學校,這種做法使學校的教育功能遭受質疑。三害使用教材的學生。讓學生從小就受到商業廣告的影響,容易滋長金錢物質至上觀念,隻知賺錢,見利忘義,不利於培養學生高尚品德和社會責任感、國家使命感,不利於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正因為教材夾帶廣告的危害性使顯而易見的,所以此事一經披露,立即招來了一面倒的譴責之聲:有網友認為廣告“混進”教材或存錢權交易,都是“腐敗惹的禍”﹔有的則直接指出這是教育體制淪陷的又一例証,可恨教育部門的決策者被侵蝕了﹔還有的則認為廣告公司的運營理念出了問題,想錢想瘋了……總之,就是追責、譴責、謾罵……而大家似乎都忽視了一點,對於已經使用或正在使用夾帶廣告教材的學生該採取何種措施,從而盡量減少或消除廣告帶給他們的負面影響?
廣告,即廣而告知之意,原本只是為了某種特定的需要,通過一定形式的媒體,公開而廣泛地向公眾傳遞信息的宣傳手段。而商業廣告,在我國也是古已有之,如“王婆賣瓜,自賣自夸”,武大郎賣燒餅的叫賣聲,各種酒店、藥鋪等的招牌和幌子等。到了現代,隨著電子媒體的發展,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廣告更是鋪天蓋地,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加上其內容虛實不分、真假難辨,反而引來了人們的極大反感,被大家冠之以“狗皮膏藥”、“ 牛皮癬”的蔑稱。
當然,廣告如果能被好好利用,客觀、准確地表達信息,引導消費者消費,滿足他們的需求,對於樹立品牌形象的作用無疑是十分突出的。尤其是針對青少年兒童的廣告,經過精心策劃,極易吸引他們的眼球,更兼利用他們尚未成熟的判別能力,難以抵御外物誘惑的心理,其“殺傷力”更是驚人。所以,這類廣告一旦被有心人利用,無疑會對青少年兒童的身心造成傷害,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
鑒於廣告對於青少年的危害性,早在2011年,教育部辦公廳發布的《義務教育教科書編印規范》就明確規定,教科書內不得有廣告內容。而今年9月30日剛剛征求完意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修訂草案)》第四十條明確規定:不得在中小學校、幼兒園內開展廣告活動,不得利用中小學生、幼兒的教科書、教輔材料、練習冊、校服、校車等發布廣告。然而這畢竟只是採取“堵”的方法,但是青少年兒童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再加上廣告無處不在的生活環境,又怎能完全“堵得住”呢?尤其是在教材中竟然也夾雜廣告之后,如果一味“堵”恐怕隻會使孩子們產生逆反心理。所以,這時,“疏”就顯得尤為重要。正視現實,好好地給孩子們補上這堂“廣告課”,讓他們真正了解廣告,既認識廣告的益處,也了解其危害,不輕信,不盲從,如此,或許“因禍得福”,更能讓他們在辨別真假廣告的過程中學會更多的知識,加速練就“慧眼看世界”的本領亦未可知呢?
當廣告插入教材,我們不必過於慌張,也不要忙於追責,首先請關注我們的孩子。這也是一堂生動的社會課程,好好給他們補上原本缺失的這堂課,或許也是給我們一個“亡羊補牢”的機會吧!(周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