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7 07:28:00|來源:人民網|字號:
從澳大利亞傳來中國將舉辦2016年20國集團峰會的消息,它帶給中國社會的顯然是興奮。APEC剛在北京成功舉行,辦這種大型國際會議“值不值”的問題在輿論中經歷了很充分的洗禮,公眾的豁達像北方深秋的艷陽天一樣疏朗。即使在喜歡挑剔的互聯網上,也回蕩起很主流的聲音:來吧,G20。中國歡迎你。
APEC對中國的諸多正面作用正逐漸走進人們的認識,包括“APEC藍”的示范意義。在世界上,中國主辦帶給APEC的積極影響也值得注意和總結。中國與大型國際會議的關系大概會越走越密,這或將是21世紀的新特點之一。如今萎靡不振的世界經濟面貌很需要新的人氣和動力。
新世紀以來大型國際會議越開越多,但它們的影響力似乎在相互稀釋,有時國際會議本身被會間的雙邊活動搶了風頭,有些國際會議甚至像是盛大輿論和公關秀,而不是為了解決問題。這些情況反映出,國際會議的確很重要,但國際間達成解決辦法的動力有限,而且由於分歧廣泛,人們實際缺少對各種聲明和協議能夠得到有效執行的信心。
比如正在澳大利亞召開的G20峰會明顯有些跑題了。它的主題原本是經濟增長、就業和抗風險,但會議期間輿論的大量注意力都被西方與俄羅斯的分歧“劫走了”。布裡斯班差不多成了美國聯手盟國圍攻普京的地方,隨著普京被解讀是為了“表達抗議”提前離場,輿論期待會議成果的心氣也差不多散了。
其實一周前北京APEC期間的潛在沖突並不少,但中國成功淡化了它們,將會議的焦點集中到亞太合作上。美俄在北京沒有交鋒,南海爭議各方也“顧全了大局”,中日原有繞不開的矛盾,但會議期間兩國不是吵,而是實現了領導人時隔3年的第一次會見。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因為第一,中國有開好國際會議的決心和責任感。中國覺得,很多年才輪到在中國開一次APEC,它不能比以往開得差,成果不能比在別的地方開會少。中國對會議的籌備很認真,為避免雙邊因素干擾整個大會做了努力,所以APEC就是APEC,我們相信接下來的G20就是G20,初衷就很正。
二是中國的實力強,我們的態度有分量,能“鎮得住”或者“影響得了”帶著“其他想法”來開會的各方。到中國開會應當給我們面子,那就是好好開會,少扯別的,要扯也扯積極的,北京不是“約架”的地方。
第三是中國文化的包容性強,游刃有余,與主要大國都能說得上話,比如美俄兩國,發展中世界和發達國家都與中國有強勁的關系。隻要中國這節鏈子不斷,再分裂的世界,到了中國也是連在一起的。這是中國在當今世界的特殊競爭力。
在中國召開大型國際會議,正是中國盤活各種資源、讓它們發揮集合效應的機會。開會雖然只是一個“瞬間”,但它前后釋放的影響鏈卻很長。世界往往通過一次大型國際會議就能“重新認識中國”,我們也像是在“重新發現自己”,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如今亞太地區APEC走了,全球更重頭的G20很快接上。再之后,北京張家口申辦冬奧會說不定就成功了。大型國際會議和活動將連續不斷與中國結緣,它們將與中國內部元素的勃興和重組,以及釋放集合效應的最大化相互交織。中國崛起的過程也將是我們舉辦大型國際活動愈加頻繁的過程。這挺好的,雖然有些麻煩,但我們的態度不妨是“樂此不疲”。
中國,20國集團,雙邊活動,經濟增長,盟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