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德國荷蘭滾動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正文

“沙包父親”折射兒童大病救助之殤

2014-12-03 14:38:00|來源:荊楚網|字號:

摘要:打破孤島式的救助模式、實施多方聯合救助應是大勢所趨。

2014年31歲的年輕爸爸夏軍身穿寫有“10元一拳”字樣的T恤,站在北京熙熙攘攘的國貿地鐵口,希望用當“人肉沙包”的方式換取兒子急需的救命錢。報道一出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許多愛心人士紛紛為“沙包父親”捐款。11月2日,“沙包父親”夏軍已收到了50萬元左右的善款,而他現在也已經不再當“沙包”。(12月3日 《中國青年報》)

“可憐天下父母心”。一位平凡的父親,放棄了尊嚴,甘願“挨打”、甘願做“人肉沙包”,隻為能救自己病重的兒子。“父愛如山”在“沙包父親”身上得到了最“痛”的詮釋。值得欣慰的是,“沙包父親”被媒體報道之后,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短短兩天,就已經收到了50萬元的捐款。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沙包父親”終於可以不再為兒子的“救命錢”發愁,可以安安心心地去照顧兒子了。

“沙包父親”的偉大和愛心人士的無私捐助固然令人感動,然而在感動背后似乎還有一些什麼值得我們反思和追問。為什麼類似“沙包父親”這樣的悲劇總是在周而復始地上演?湖北女大學生為救白血病弟弟擺地攤賣紅薯,雲南男子自學《本草綱目》火熏艾草救女……這一樁樁、一件件“感天動地”的故事背后無不在折射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社會兒童大病救助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

救救孩子,無疑是最能觸動人們內心柔軟的一種呼吁。如何讓患了大病的兒童能及時得到救助?如何讓碎片化的救助力量形成合力?值得我們深思。打破孤島式的救助模式、實施多方聯合救助應是大勢所趨。一方面,相關部門應當加快醫療改革步伐,構建分擔兒童大病醫療風險的保障機制,完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同時,對於兒童的大病救助不僅要依靠社保和民政等專業部門,還要發動慈善互助機構等社會團體組織的力量,建立完善的兒童大病救助機制,從而在根本上保障廣大兒童的健康權和生命權。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沙包父親”的悲情將不再重演。(費羅杰)

(責編:欒雨石)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沙包 大病救助 沙包父親 大病醫療 兒童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反家暴細分家暴類型 專家稱隻回復“哦”算家暴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明星素顏証件照:劉曉慶如蠟像 宋茜滿臉麻子

安徽男子冒充畫家性侵25名女子被執行死刑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