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3 06:57: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金本位”的推崇顯得合情合理。究其要義,就是要求各個國家根據其黃金儲備發行貨幣。而1971年的匯率浮動制,則是現在紙幣濫發的根源。 |
11月30日,瑞士舉行全民公投,一項關於提高黃金儲備的動議被以壓倒性優勢否決。這次黃金公投,在某種程度上宣示了主權國家向金本位的回歸。然而由於公投沒有通過,這次事件的意義被忽視了。
一個主權國家拋出如此巨量的黃金儲備計劃,應該引起反思,我們的國際貨幣體系是否出現了問題?別說1500噸了,當年中國大媽買入300噸黃金就足以引發黃金市場的動蕩。瑞士黃金公投的支持者之所以發動這次公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對信用貨幣的不信任。當今國際儲備貨幣主要是美元、歐元和日元,美聯儲以往以“印鈔機”來復蘇經濟的經驗被日本央行所借鑒,英國《金融時報》也提醒歐洲央行的決策者,量化寬鬆在應對通貨緊縮時顯然有效。根據市場的預測,最晚明年,歐洲央行也要放水。
這些不負責任之舉隻顧一己之利,在拯救自己經濟的同時,不斷迫使其他國家基礎貨幣被動發行。以瑞士為例,其基礎貨幣發行量是金融危機前的8倍,而主要國際結算貨幣發行國的基礎貨幣背后,則是天量的債務,這相當於把債務轉嫁給了他國。
JP摩根曾有名名言:黃金是錢,而其他皆為信用。信用已經透支,那唯有黃金成為標的。
這與格林斯潘近期的言論不謀而合,“央行為何要把資金投入一種沒有回報率,但有存儲成本和保險經及其他各類成本的資產呢?他們為什麼那麼做?”因為,“黃金是一種貨幣。所有的証據顯示,它仍是最好的貨幣,包括美元在內人法定的貨幣都無法與它相比。”
“金本位”的推崇顯得合情合理。究其要義,就是要求各個國家根據其黃金儲備發行貨幣。而1971年的匯率浮動制,則是現在紙幣濫發的根源。
有人把俄羅斯收儲黃金的舉動被稱為“黃金賭局”。因為過去10年來,俄羅斯的黃金儲備翻了三倍,今年更是迅猛增長。顯然,俄羅斯相信自己擁有的黃金儲備能幫助穩定國內金融系統,甚至可能讓其增加一些在全球舞台上“討價還價”的籌碼。但這種論斷把地緣政治的因素看得太重,也忽視了一個事實:在量化寬鬆成為一項政策並被多數國家所採用之后,回歸“金本位”的議論就紛紛而起。
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華爾街一家大型對沖基金的研究報告就稱,自從1971年8月15日廢除金本位制度以來,信用創造便失去了控制。現在,支持一個國家的法幣的唯一因素就是這個國家的信用。
格林斯潘曾一針見血地指出,赤字開支純粹就是一種將社會財富充公的陰謀。在他1960年寫的一篇文章中,這位前美聯儲主席也直言,在金本位制度下,一個國家的信用額由這個國家的有形資產規模來決定,沒有了金本位制度,也就沒有了安全的價值儲存載體。
前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2010年底在《金融時報》上撰文,提議以全新的貨幣體系,來取代全球由1971年開始採用的匯率浮動機制。除了儲備貨幣多元化的建議外,另一個建議就是考慮黃金。
2011年3月10日,美國猶他州參議院通過一項法案,要求猶他州認可金銀幣為本州法定貨幣。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有17個州啟動立法進程,擬將黃金的法定貨幣地位寫入法律。
一些被稱為“黃金虫子”的黃金多頭是這樣譜寫“黃金虫子之歌”的:“當公司、銀行、國家,甚至貨幣本身崩潰時,黃金,隻有黃金,才是我們的救贖。黃金,而不是漂移的紙幣,才是財富和安全的根基。黃金回來了,太好了。”
當然,也有反對者稱,黃金不夠,無法給金本位以支撐。但何必糾結於此呢?畢竟,有些說法本身就是個噱頭,目的是想引起注意。
(楊子岩,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