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3 09:20:35|來源:人民日報|字號:
改革開放幾十年以來,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欠下了厚厚的環境賬。生態文明的理念雖然逐步為人所接受,在實踐中,依然是一不小心就落入先污染后治理的怪圈。建設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型社會,我們努力了很久,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生態問題從未被根治。一些地方處理時把握失衡,用很大的生態代價換取了經濟增長。環境成本的滲入,明顯削弱了經濟增長的亮色。
如何兼顧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江西省在生態制度創新上,正加力突破,試圖探索創新生態補償制度和領導干部考核制度。依照橫向和縱向進行資金補償,可以下活區域聯動“一盤棋”。把生態建設量化到政績考核,也能讓領導干部更有內生動力去完善生態。
用制度根植綠色的政績觀、消費觀、生產觀,寓經濟建設於生態保護,讓人對這種可復制的制度模式充滿期待。
生態文明建設,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既有利於經濟結構的轉型,也有利於生態經濟的發展。事實証明,遵循自然規律、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生態文明 制度創新 資源節約型社會 生產觀 生態補償 一盤棋 生態保護 生態代價 生態問題 制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