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德國荷蘭滾動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正文

我們為什麼要關注呼案聶案

2014-12-15 13:37:48|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字號:

摘要:人們希望這些“積案”的真相能被還原,更希望完善法治,盡量從源頭避免冤假錯案。

在“呼格吉勒圖案”進入再審程序后不久,另一樁備受關注的疑案“聶樹斌案”,近日也出現重大轉機。最高人民法院12日通報稱,根據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和有關法律規定的精神,將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終審的聶樹斌故意殺人、強奸婦女一案,指令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進行復查。最高法表示,聶樹斌的近親屬可委托律師查閱、摘抄、復制相關的案卷材料。(12月14日《新華每日電訊》)

很多人對“聶樹斌案”都不陌生——2005年1月,河北省廣平縣人王書金被警方抓獲,供述曾強奸殺死多名婦女,其中包括“1994年石家庄西郊玉米地奸殺案”,而該案件的“凶手”聶樹斌,已於1995年被石家庄市中級人民法院以強奸罪和故意殺人罪執行死刑。自此,“聶樹斌案”廣受關注,眾多法律人與各界人士呼吁重新審查。

過去9年間,聶樹斌的母親和代理律師,一直在提起申訴,要求依法查閱聶樹斌案一二審死刑判決的關鍵卷宗,但他們的訴求每次都被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以“還沒有最終意見”等理由拒絕。無法查閱卷宗,則難以斷定“聶樹斌案”証據是否有欠缺、是否能形成完整的証據鏈,司法機關在此案上的公信力就始終存疑。至於為何不允許查閱卷宗、為何不裁定王書金為“聶樹斌案”真凶,輿論普遍認為是相關法院對“翻案”心存顧慮。

如今,最高人民法院決定異地復查“聶樹斌案”,並明確律師可查閱、摘抄、復制相關的案卷材料,無疑為還原真相掃清了最大的兩個“路障”。盡管復查只是法院確定案件是否應重審的一道常規程序,盡管復查結果也不排除法院認為原判事實清楚定性確鑿量刑適當的可能,但這一重大轉機對聶樹斌家人及所有關注“聶樹斌案”的公眾而言,確實看到了一線轉機。

我們注意到,在最高法決定對“聶樹斌案”異地復查之后,不僅聶樹斌的家人和律師深感欣慰,全國媒體和網友對此也高度關注,法律界更是為之沸騰。大家都期待這樁陳年舊案中的重重疑點能夠得到解答,期待真相和正義在延宕數年后能夠抵達。事實上,無論是前不久的“呼格吉勒圖案”,還是此前的“浙江張氏叔侄案”“趙作海案”“佘祥林案”,每一樁疑案都曾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我們為什麼要關注冤假錯案?一種看似很有說服力的答案是,如果法治不彰,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聶樹斌。但實際上,從概率的角度來看,我們普通人遇上冤假錯案的可能性其實微乎其微。在我看來,我們必須關注冤假錯案、必須追問真相的關鍵原因在於,像聶樹斌、佘祥林這樣的普通人含恨蒙冤的概率,以及相關冤假錯案得以沉冤昭雪的概率,才是檢驗法治成色的核心指標。

我們當然知道,“不冤枉一個好人,不放過一個壞人”只是理想狀態。但在疑罪從無的理念下,“不冤枉一個好人”是更基本的追求。遺憾的是,現實中有些司法機關,為追求“破案率”而制造了不少冤案,后來又為逃避責任追究等原因而想方設法拒絕“翻案”。這種知錯不改,比冤假錯案本身更會損傷司法公信。

試想,如果時不時有情節離奇的冤假錯案被曝出,且這些冤假錯案很難被糾正,法律將難以給任何人穩妥的安全感,公眾對司法公正的信心也將直接受到影響。不難推論,社會在這種狀態下面臨的失控與失序,很可能並不僅限於司法層面。

於個體而言,我們普通公眾對司法公正的感知,主要基於一樁樁具體的案件。如果司法機關能讓大家“在每一個司法案件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法治就會被我們每個人視作鎧甲和護盾﹔否則,一個冤假錯案的負面影響,就足以摧毀99個公平裁判積累起來的良好形象,進而出現習近平總書記說的“100-1=0”的效應。

最近這段時間,“呼格吉勒圖案”和“聶樹斌案”先后出現轉機,激起了很多人對司法公正的樂觀期待,也讓人們對“依法治國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這句話有了更直觀的感受。人們希望這些“積案”“陳案”的真相,能在社會各界的關注中被還原,更希望中國能乘著新一輪司法體制改革東風、按照十八屆四中全會給出的路線路,完善法治,追求司法公正,盡量從源頭上避免冤假錯案。(易艷剛)

(責編:欒雨石)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聶樹斌案 冤假錯案 再審程序 翻案 呼格吉勒圖案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美中情局酷刑“設計師”身份曝光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昆明“蟒蛇少年”與25條蛇同居10年(組圖)

河北越南媳婦集體失蹤 逃走路上給的哥1千元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