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5 14:19:04|來源:中國青年報|字號:
摘要:健康的經濟結構和均等的市場機會,才能夠創造更多高效的企業,解決更多人的就業。 |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成為近期輿論的關注焦點。值得注意的是,海內外各機構大都預計,在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要求下,2015年GDP增速指標將會下調至7%左右。專家表示,貨幣政策明年仍會保持穩健,是否降息、降准需相機抉擇,此外,金融改革、國企改革、土地改革、價格改革、戶籍改革、“一帶一路”戰略等明年有望獲得重點推進。
最近幾年來,我國每年都根據實際情況下調經濟增速指標。應該說,這樣的抉擇是基於對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當前現狀和形勢的准確把握。相對較低的增長並不意味危機到來,高增長往往潛伏危險,而事實上哪怕7%的增速,放在全世界比其實也不低。
不可否認,哪怕是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性金融風暴時,中國經濟依舊呈上升趨勢,最困難的2008年、2009年,增速也高於9%。在過去,“保八”似乎成了一個底線。因為按照很多學者的計算,隻有實現8%的增長,才能解決足夠的就業,保持社會經濟穩定。為此,我們煞費苦心也受盡煎熬。但最近兩年,我們將經濟增速指標定在了8%以下,事實表明,這樣的選擇並未造成就業危機。
相反,2014年前10個月,已經提前完成全年就業指標。李克強總理多次表態,其實隻要就業不出現大問題,低一點的增長又何妨?客觀而言,與2008年推出“4萬億”時相比,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取得長足進步。而與此同時,地方政府性債務激增,全社會(包括企業)整體債務率升高較快,廣義貨幣甚至超過了美國,貨幣供應量基數已經很大。如果為了所謂的高增長,貿然刺激,隻會加劇產能過剩,觸發債務風險。
從目前的形勢看,就業壓力還遠低於2008年下半年。而在調結構、轉方式方面,盡管已經提出多年,中國經濟發展的路徑依賴、體制機制尚未發生根本改變,過度依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通過投資保增長當然是一條路,但卻是飲鴆止渴,中國經濟的問題不是增長快慢的問題,而是結構上的問題。刺激不可能是長久之計,如果未來經濟增長滑坡,結構調整卻沒有太多作為,那無異於丟了西瓜也丟了芝麻。
因此,從實際出發,哪怕進一步調低GDP增速預期,反倒有利於給結構調整創造空間。下調增速並不可怕,結構調整將贏得未來。應該指出的是,其實所謂調結構,歸根結底就是維護好市場經濟秩序,讓市場的手發揮主導作用。中央政府一再簡政放權,取消和壓縮行政審批,推進金融改革,這些都有利於民間投資。
最近幾個月以來,救市、刺激的聲音不斷,保增長和促改革的矛盾確實不好平衡。但無疑,通過刺激實現短期的經濟高增速,是諱疾忌醫。健康的經濟結構和均等的市場機會,才能夠創造更多高效的企業,解決更多人的就業。
當然,調結構會引發陣痛,增長減速,短期內就業、財稅收入等都可能受到影響。但長痛不如短痛,理性的人都不該諱疾忌醫。如何協調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二者的關系,將對中國形成嚴峻的考驗。(張燕)
GDP 2008年 結構調整 4萬億 金融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