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德國荷蘭滾動

海外網>>評論>>網友來論>> 正文

莫讓“打干親”破壞了官場政治生態

2014-12-15 09:53:07|來源:海外網|字號:

即將過去的2014年裡,“巡視反饋意見”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公眾熱點,其中不少反映反腐新動向的詞匯。中央巡視組在向廣西、四川等地方反饋巡視情況時指出,一些領導干部任人唯親、搞“小圈子”,一些干部通過“打干親”“打禮”等方式拉關系、熱衷拉關系、架“天線”、搞“勾兌”,跑官要官。(12月14日,新華網)

當下,一些領導干部打著“人情交往”的幌子,廣拉關系、“勾兌”感情,有的生拉硬拽“結干親”、“拜兄弟”,企圖架起“天線”鋪好關系路子,以謀取不正當利益。不得不說,再狡猾的腐敗伎倆也逃不過中央巡視組的“火眼金睛”, “打干親”無疑早已入了反腐的“法眼”,不再是官員肆意貪腐的“擋箭牌”。

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人際關系較為復雜。“打干親”也有其悠久的社會傳承,通常指“認干親”、“攀親”,是一種流行全國的一種保育習俗。在北方叫“認干爹,干媽”﹔在南方則稱為“認寄父、寄母”,俗稱“拜過房爺、過房娘”等。然而,官場中也講究“禮尚往來”,由此引申的拉幫結派、樹山頭的故事不勝枚舉。2014年11月,中央巡視組第二輪巡視反饋意見,其中提到“一些干部通過‘打干親’、‘打禮’等方式拉關系,利用節日和紅白喜事收受紅包。”認干親”,作為一種民間習俗,如今被一些貪官利用,成為新型貪腐現象。由於其動機不良、影響極壞,群眾對此廣為詬病。

毋庸置疑,“打干親”也就是“認干親”、“攀親”,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官場的“圈子文化”。正如《解放日報》曾這樣報道“認干親”的危害性:“認干親”,作為一種民間習俗,如今被一些貪官利用,看中的恰恰就是一種“溫情脈脈的人際關系”。既然認了“干親”,那麼替其搭個橋、幫個忙不就成了理所當然之事?而行賄、受賄不也成了“親情”之間的“禮尚往來”?可以想見,“打干親”已儼然成為產生腐敗的新溫床。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打干親”、“拜把子”這類拉關系的官場現象不得不引起重視,官場中之所以人際關系復雜,出現拉幫結派的現象與不少違法亂紀分子拉幫結派訂立攻守同謀有極大關系。從查處的“大老虎”牽出的“小老虎”甚至“蒼蠅”問題來看,被查出官員的個人圈子中都會涉及到其他人的貪污腐敗問題,以至於出現像山西塌方式的腐敗問題。顯然,純潔的人際關系能讓正直的領導干部潔身自好,權權交易,權錢交易的“友誼”隻會讓自己身陷囹圄。

筆者提醒,莫讓“打干親”破壞了官場政治生態。“認干親”等新型貪腐現象的頻現,讓我們看到了反腐敗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領導干部培養良好地官德人品、自覺淨化關系圈,就顯得尤為重要。最近,四川省瀘州市紀委發出通知,要求各級各部門干部認真自查“打干親”問題,有干親關系的必須立即解除,領導干部要做出不“打干親”承諾書。類似之舉,不失為可借鑒之良策。因此,隻有未雨綢繆,採取針對性措施,才能有效遏制新型受賄犯罪的蔓延。(蔣小舟)

(責編:王書央)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美中情局酷刑“設計師”身份曝光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昆明“蟒蛇少年”與25條蛇同居10年(組圖)

河北越南媳婦集體失蹤 逃走路上給的哥1千元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