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个崇尚“快”,以至于快到了让灵魂都跟不上的时代,成都人的淡定与平和,未尝不是一种往汹汹烈焰之中撒入一剂杨枝甘露的行为。 |
要了解成都市民的生活,茶馆是不能不去的。一个真正的成都人,无论工作再忙,也会到茶馆吸吸新鲜空气喝喝早茶或午茶,让五脏六腹都体会到芬芳和顺畅。这就如同汽车必须加油一样,如果不加油,到处都不顺畅。这种感觉,是不坐茶馆的人永远都无法理喻的。很早以前,成都茶馆所承担的社会功能要强些,这里既是信息的交换地,又是某些行业的交易地点。很多人就是在茶馆里了解和交换新闻的。因此,茶馆作为一个社交场所,在老成都人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后来,随着信息传播方式和社交场所的多样化,这种功能才淡化。但茶馆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并没有淡化,它已成为成都和成都人的特征。你从成都诸多茶馆里的对联中似乎都可以找出茶馆与成都人天性相关联的痕迹,比如一副被众多写家引用的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劳,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这种潇洒闲适和自在,正是成都人精神中重要的气质,是成都文化中不可缺的一部份。在茶馆里,开奔驰宝马的,和骑电动自行车的坐在一起,“茶钱各给各,龙门阵打伙摆”(意指:茶钱各自支付,却一起聊天),兴味盎然,不亦乐乎。这是一座不歧视穷人和外来者的城市,开奥托和开奥迪的人,没有谁高谁低的感觉;吃火锅的人,也不会嘲笑吃串串香的人。而招待真正的朋友,永远不是选择堂皇但不合口味的高档酒店,而选择味道正宗的“苍蝇馆”(街边小饭店)。注重实际,永远多过面子,这是成都人性格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也许是精神气质中注入了太多的茶水的清凉和散淡,成都人的性情,是闲适和清闲的。用“北上广”人们的眼光来看,这里的人甚至走路都比别的地方的人走得要慢一些。如同他们所看不惯成都人的慢一样,成都人最觉得不可理喻的,就是“北上广”那些在地铁和商场电梯上还在拼命往前奔的人,他们会以同样的困惑问:“他们究竟在赶什么?”这种冲突,始终纠结于成都人与外来的人交往中:曾经有一个外企驻成都的分公司老总,刚到成都时,常常愤怒于许多本地员工每天中午要跑到茶馆睡一会午觉的习惯,认为这是懒散和松懈的表现。他为此发过无数次飙,甚至规定过纪律,但收效甚微。强打起精神振作的员工们,工作效率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变得更低下,有些员工甚至为此辞了职。他们对这位老总说:工作是为了让生活更好,而不是相反。连生活都没有了的工作,不是什么好工作!
这样的纠葛和纷争,只是成都人与外来人之间争执的一个小小片段和花絮。但通过这滴水珠,可以看出的,是两种人生观和工作态度的差异,这轻易让人想起近些年热门的“富翁与乞丐沙滩争论”故事——富翁认定只有在赚足了钱之后,才能够躺下来在沙滩上享受阳光;而乞丐则认为,生活过程包含每一分每一秒,生活与享受之间,并不矛盾。这一点,恰是成都人的生活态度,许多成都人都认为,舒舒服服地生活,并不妨碍好好工作。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成都在生活服务方面,在全国也算是数得着的。这里有无数散落在小街小巷深处的小茶馆,这些小茶馆,有的在一棵老树下,有些在小区两幢楼之间,三五张木桌十几张桌椅,三元到五元一杯的“花毛峰”泡起来也别有一番韵致。小茶馆旁边,杂陈着各类的随时可以送外卖的小饭馆小酒店;那些从古到今传承下来的各种地方小吃,就在这些充满市井气的小街小巷里开枝散叶,流向四方。这里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开风气之先,产生了全国最早的“农家乐”,这是会吃会耍的成都人,为中国乡村旅游事业做出的最大的贡献。这里并不保守与排外,茶馆的盛行,与酒吧并不矛盾,而农家乐的兴盛,也并不影响马会和高尔夫的流行。
如果仅只于此的话,成都人听起来不过只是些会吃会耍的吃货和耍家。事实上也并非如此,就像所有美丽城市里的人民一样,成都人勤劳且善良,智慧而勇敢。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和文明果实,造就了令人瞩目的现代化建设成就。有人曾经将成都和巴黎做过一个对比,认为这两座城市,在精神气质上最接近。但就硬件而言,成都在很多方面与巴黎还有很大差距,后者如同一个功成名就的“高帅富”,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其成功带来的荣耀与富贵以及众人的膜拜;与之相比,成都则更像个内心充满阳光的“吊丝”,既要正视自身的不足之处,又要不气馁不自卑地一路好好往前走。在这一点上,心态是最重要的。在这个崇尚“快”,以至于快到了让灵魂都跟不上的时代,成都人的淡定与平和,未尝不是一种往汹汹烈焰之中撒入一剂杨枝甘露的行为,具体效果如何,未敢轻下结论,但越来越多的人把成都当成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又多多少少能说明一点问题吧?
(注:本文转载自“曾颖-凤凰博客”,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