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需要我们保持清醒认识的是,不管经济数据上有没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都需要把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
第二,经济增长必须与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相配套。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如果经济总量上去了,GDP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要求,但是,社会保障制度却严重滞后,居民没有社会保障制度这道“防火墙”,同样难以称得上真正的发达。而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还是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的,也滞后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城乡之间、居民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社会公共设施、服务设施等,都存在着与经济发展、经济总量严重不协调的问题。即便近年来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了健全和完善,但与其他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判断中国有没有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行列,还必须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工作。如果将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指标也列入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考核标准范围,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了。
第三,中国未来十年的发展速度很难再保持前十年的水平。要在未来十年进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对中国来说,并没有乐观的理由。一方面,世界经济正进入一个拐点,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会在多重经济因素的影响下,逐步放慢。由此,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出口不可能再象前几年那样顺畅、快速,继而将直接影响未来十年的经济发展速度。那么,要想在指标上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过程中,特别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将直接影响未来十年的发展速度。因为,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就必然会对经济增长速度产生影响。那么,按照前十年的发展速度推算未来十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太合理,也不大现实。所以,要在十年内进入“发达国家”行列,难度极大。同时必须注意,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以及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针对中国的各种遏制、贸易保护、贸易制裁等也在不断加剧。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发展遇到的阻力也在不断加大、困难不断增多。未来十年,经济发展的速度一定会受到限制和制约,十年内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实现起来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当然,中国的发展是谁也阻挡不了的。需要我们保持清醒认识的是,不管经济数据上有没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都需要把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如缩小贫富差距、规范收入分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公共设施等。只有这样,中国的“中等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结论,才会更有说服力,才具有含金量。因此,我们切不可陶醉于经济数据带来的快感和愉悦,而要更加脚踏实地地奋斗和拼搏。
(注:本文转载自“谭浩俊-凤凰博客”,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