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需要我们保持清醒认识的是,不管经济数据上有没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都需要把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毛振华出席在纽约举行的“第三届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展望论坛”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正由一个发展中国家迈入中等发达国家门槛。再经过十年发展,中国有望正式进入世界发达国家之列。
支撑毛所长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2011年,中国人均GDP达到3.5万元人民币,按照平均汇率折算,中国人均GDP达5432美元。根据世界银行2011年的标准,中国已被列入“中上等收入国家”;二是2003年至2011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10.7%。前者是通过绝对数的比较得出的结论,后者则是通过相对数的预测得出的结论。
如果单从数据本身来说,中国确实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再经过十年的发展,也极有可能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的是,如果仅仅因为这些数据,就认为中国已经很富、很发达了,可能有点妄自尊大、盲目乐观了。因为,判断一个国家到底有没有进入发达行列,不仅要看经济数据,还要看其他方面。
首先,经济增长必须与居民收入增长相适应。不可否认,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众所周知的原因,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拉大。且这种拉大,不是局部的、个别的,而是全方位的。行业与行业之间、富人与穷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距都在拉大。也正因为这样,经济发展的成果就没有能够全面地反映到全体居民身上,而是让一部分人先享受了。所以,十八大在提出到2020年居民收入翻番目标的同时,特别强调了要将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的要求,也充分说明了“中等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等概念,必须做到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提高相协调、相统一。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变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