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这次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可以明显感觉到,执政党对改革开放的坚持和对当前中国存在问题和困难有着深入和全面的认识,这对新一届中共领导集体来说,是一件好事。 |
刚参加完习近平以及新常委的见面会,听完习总书记的发言,我深感到这是一篇充满人情味的讲话,充满了历史感,饱含着对人民的感情,其中还提到了孩子。感觉这代领导集体有一种对人民的负责感。 为什么?因为他知道人民疾苦,因为曾在那个动荡的年月与最底层的百姓同甘共苦过。中国共产党十八大闭幕,执政党的新领导集体中,与习总书记有着类似知青经历的政治局常委也不是少数,李克强,张德江,王岐山,张高丽。从地方层面看,省,区,市的四百多常委中,有过知青经历的达七十多位。他们是掌舵者,他们的上山下乡经历,以及知青情结会对中国未来国家命运产生什么影响?
就这些相关问题,本人走访了著名作家、电视剧《知青》的编剧梁晓声先生和作家学者、资深评论家秦晓鹰先生,这两位“知青”。
梁晓声直言不讳地说:“他们曾经和中国农民在一起,了解农民,认识农民,为农民服务过,也受到农民的关爱。了解农民就会了解中国,他们对农民有相当的感情,至少不会去现学怎么和农民说话吧。他们会熟悉农村的一切,收成,养殖,看鸡鸭在堂屋里走来走去。这和上几代与下几代都不同。 这种情愫在他们心中是有的。了解农民,就能了解中国。老百姓有权利要求他们更多地代表人民说话维护老百姓的利益。当年农民爱护过你们,人民有权利这么做。”
梁晓声说到“知青与土地的关系”:“春播秋收的过程中,会使人变得不一样,产生对自然的敬畏。也构成了知青们的务实、客观的生活态度。在这种近乎原始状态的艰苦的农业劳动中,还会使一部分人变得谦卑,变得在作人的准则上的不张扬、低姿态。”
曾经在山西吕梁山区下乡五、六年的秦晓鹰把这一拨领导人的知青情结做了归纳。他认为,“他们首先是「接上了地气」。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在客观上造成了一千六百多万(一说为两千万)城市学生来到了中国社会的最底层。让他们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国情,即严重的贫困、极度的落后,以及生活在这种低劣的物质与精神状况中的亿万父老乡亲。这对我们这些城市青年来说是一种震撼,这种震撼其实也是一种终生不能忘记的共振,是物质的饥饿与精神的饥渴在知识青年与老百姓之间发生的一种共振。另外,无论这些知识青年有什么样的家庭背景,他们当年都被抛向了社会边缘,茫然不知前途。是老百姓用宽厚善良之心「收留」养育了我们,对这份感情,所有知青都会没齿难忘。这种「接」上「地气」的感觉与感恩,如果没有命运的跌宕,恐怕永远不会产生。”
除了在这一点上,秦晓鹰与梁晓声的认识比较一致,在知青的精神转变上也很相近。他们都认为,「知青」情结中的另一特点是承认现实、尊重实践,是渐渐懂得了独立思考问题。狂热的「文化大革命」曾经给全社会披上了一层极为虚狂的红色油彩。不少单纯的城市学生青年也曾经是这种红色油彩的狂热追捧者。可是,「广阔天地」中的严峻现实,却使绝大多数知识青年看清了真伪,区分出黑白,萌生了反思。他们也正是在逐步清洗着「左」的油污的同时,在内心深处栽下了独立思考、实事求是的根苗,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和眼睛来评判世界。梁晓声说:“正是由于经历了上山下乡,所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无论他们在人生道路有了什么变化,是向上走,还是仍然一无所有在原点上徘徊, 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拥护改革开放的。当然现在,老知青中的一部分人愤懑要多一点,原因是觉得,当时我们那么拥护的事情,现在怎么结果成了这个样子。结果和我们原来想的太不相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