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现在怎么对待传统,后人也看在眼裡,难保等有一天我们都变成“传统”后,美好传统已不被人记得。很多年后也许富足,整个民族的灵魂却也只剩下一具躯壳。 |
本来土地过户,要怎么搞都是新地主的事,但新地主即使知道,小男孩的父亲這一走永远不会回來了,仍然保留好好维持着小男孩的墓;過几年,土地又转手了,這個承诺还是继续保持下去,新地主依然把小男孩的墓留了下来;再后来纽约曼哈顿岛的市区越来越往北,這一帶要开发时,开发商竟然还是没铲平小男孩的墓,而且还重新给这小墓修了一遍。
这块地不知转手了多少次,最终变成纽约市的公有地,很快的,一百年的时间就过去了。
1897年,当政府决定在这块视野良好的宝地建格兰特总统的雄伟陵墓时,主意并不是没有打到小男孩之墓的头上,但政府沒意料到,很快的,这消息传遍了整个纽约,传遍整个美国,为了这一百年前去世的五岁小男孩墓穴,民众掀起了极大的抗议声浪:“这伟大的野蛮城市外表下本来还有温柔的一面,现在竟然要完全变成一个严肃的国家纪念馆?”(transformed the “tribute to the gentleness that underlies the apparent brutality of the great city” into “almost a national institution”)
最终,政府敌不过民意压力,小男孩之墓被留了下来,还又给它重修一次,与总统永远做了邻居。
又是100年的时间流过,许多美国知名的文学家、音乐家,都曾来到小男孩的墓前,他们写下了许多文字、诗、音乐来纪念这小男孩,但与其说是纪念小男孩,不如说是纪念这种“精神”。
1997年,格兰特总统陵墓一百週年,纽约市政府对其整修了一次,当然,他们也没有忘记在旁边的小男孩之墓。
纽约市长朱利安尼在墓上提了圣经中的这段话,而美国前总统里根曾在一次拜谒格兰特总统墓地时,也顺便拜访了小男孩之墓,他说:“在美国,就算是平民,但他的待遇也跟总统一样,因为,谁也没理由剥夺他安详躺卧卧在自己小小领域的权利。”
就在我那幾天拜访小男孩之墓的同时,河南平坟运动也轰轰烈烈的开始了。千万的墓碑,就在一声令下,通通被推倒,不管你喜不喜欢。
平坟有冠冕堂皇,其实每次推动什麽"运动"都有很好的理由,要搞这种事根本也不需要理由。官员们可能唯物辩证法读傻了,又或著文革时跟著掘人家坟掘得麻木了,觉得没什么,但是,祖坟对中国老百姓,在"官"面前可怜的"老百姓"来说,是维繫家族的重要力量,是慎终追远的心灵追求,今天墓没了,也就代表根没了,记忆也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