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进”不是把外资、外国技术引进来,而是要让中国经济走出去,外交为经济走出去开山辟路、保驾护航。 |
眼下,发展中国家在整体崛起,虽然发达国家仍是当今国际格局的主导者,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利益分布已经不同于以往,外交转向应当紧跟国际战略格局变化。传统上发展中国家被称为“南方”,中国外交应不妨考虑大举“南进”。
改革开放初期,一方面中国要努力维护基本政治制度安全,防“西化”、“分化”,另一方面要尽快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这是当时国家战略的核心内容。能对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形成威胁的外国势力只能是西方国家,中国要发展经济迫切需要引进资金、技术,也只能依赖发达国家。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对外战略视西方为关键,把周边国家放在首位。
如今,西方和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对外交往中的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战略与时俱进亦在情理之中。当前,尽管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基本制度仍然指手画脚,尽管周边国家同我国时有领土纠纷,但是鉴于中国的实力地位,只要中国人把自己的事处理好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能力对中国的基本制度、领土完整构成实质性威胁。因此,国家战略的重心应当是经济利益。发达国家近年来在高技术转让和投资方面设置层层壁垒,中国要从它们身上获取重大经济突破和上升的空间有限。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作用和地位却快速上升。一方面中国可与“南方”国家展开高新技术的研发与共享,打破西方的技术封锁;另一方面中国自主创新、产业结构优化需要转移现有的资金和技术,只有广大发展中国家能大量接纳中国的资金和技术,也只有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仍有较大空间。
2011年中国与中东的贸易额达2800多亿美元,与非洲的贸易额达1600亿美元,2012年中国与拉美贸易额预计为2500亿美元。2011年,中美贸易额为4467亿美元,中欧贸易额为5672亿美元。可见,“南方”的经济潜力已经正在赶超美欧等“西方”国家。对急需寻找市场的中国投资来说也是这样。2011年中国企业在美累计直接投资为60亿美元,而2010年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总额累计达130.4亿美元,对发展中国家投资存量占89%,发达国家占11%。我们要搞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短期内技术含量难以超过发达国家,市场前景仍在发展中国家。
“南进”对外交要求必然更高、挑战更大。“南进”不是把外资、外国技术引进来,而是要让中国经济走出去,外交为经济走出去开山辟路、保驾护航。中国外交应当从被动、反应式变为积极、主动式。同时,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普遍更复杂、多变,中国外交更应当学会处理各种复杂局面。(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西亚非洲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