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计生部门更有必要适时转型,把更多精力从生育调节、人口控制,转到生育服务、人口健康上。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整个人口结构的转型变化。 |
计生部门更有必要适时转型,把更多精力从生育调节、人口控制,转到生育服务、人口健康上。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整个人口结构的转型变化。
“办理准生证需盖章签字40多个”“新婚夫妇为办准生证奔波两地长达3年无果”……针对舆论热点,国家人口计生委近日专门下发通知,强调简化办证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无论是可委托他人代办计生相关证件,还是流动人口可就地办理准生证,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计生部门“向服务转型”的姿态。
1990年代,小品《超生游击队》轰动一时。起名“海南岛”“少林寺”“吐鲁番”的“盲流”女孩,既讽刺了一些人重男轻女的思想,也折射出流动人口生育管理的困局。20多年过去,中国社会的开放性、流动性大大增强。仅进城务工的农民就超过两亿,更别提无数从“单位人”变来的“社会人”。这种“人户分离”的大背景,给生育服务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然而,计划生育方面的一些政策措施,却往往还是基于“人应该待在一个地方”的老认识。山东烟台一对新婚夫妇3年未办成准生证,有种种问题:落户地、上报新婚、人口档案、农村户口与非农村户口……但归根结底,还在于户籍这个壁垒。显然,在一个春节回家探亲就可以造就“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短期人口迁移”的时代,固守传统的行政方式,难免会显得不合时宜。
即便在已有的技术条件下,实现就地办理准生证等措施,也并非难事。身份证信息早在2007年就已全国可查,婚姻信息今年6月底也已经全国联网,在这样的基础上,计生相关证件的办理,也理应更便捷、更有效。
实际上,“办个准生证为什么那么难”的感叹背后,是计生部门职能的大问题:究竟是为生育行为设限,还是为育龄人口服务?“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已经提了很多年,十八大报告中,再次重申要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具体到各个部门,这样的要求,可能就在于简化行政程序、减少办事环节,尽可能多、尽可能好地满足公众需求、提升服务质量。
计划生育政策已实施多年。“少生3亿人”的成就,确实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但中国目前的情况是,经济学家所称的“刘易斯拐点”正在到来,人口红利已在慢慢消失。无论是人口老龄化还是抚养比,压力都在不断攀高。在这样的情况下,计生部门更有必要适时转型,把更多精力从生育调节、人口控制,转到生育服务、人口健康上。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整个人口结构的转型变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