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反腐的斗争中,一旦思存思退,斗志先馁。这一场攻坚战役,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利益,也期待着每一个公民的参与。 |
反腐,无疑是最近的热点话题。从不雅视频扳倒的雷政富,到涉嫌重婚的人大代表,再到微博的流言和举报,终于证实了一个重磅消息: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十八大后第一个被调查的副省级干部”,这样的标签,使得这条新闻格外让人期待:在中央政治局作出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鼓起清新政风之后,这是否意味着在反腐败方面,同样会有更多更有力的实在举措出台?
今年初,中央纪委监察部通报,去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总计对超过14万人进行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4843人,并将777人移送司法机关,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84.4亿元。相对于我们的领导干部队伍,这样的数据比例并不高,不过绝对数量不可小觑,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目前反腐任务的艰巨。
实际上,在预防和惩治腐败上,党和国家态度一直很坚决,做法也一直很严厉,反腐败的科学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不过,各种情况也表明,反腐败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打下去。更重要的是,反腐败不仅仅是预防“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更有可能激发出制度变革的红利,为未来中国的发展寻找到动力源。
腐败来自权力寻租,这意味着权力过于集中且缺少监督。而权力资源,总是属于个人或少数人的。如果办事、审批、人事需要靠个人裁量,难免会让人产生不确定感。这样的不确定感,是社会财富消散、“沉船心态”蔓延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正常社会中最刚性的规则,法律的执行也有赖于其相对权力的独立,如果腐败在相关领域蔓延,可能会让法律失去公信,更会销蚀社会秩序和民意资源。
反腐败能给中国带来的好处,是现有制度发展潜力的进一步激活。经济学表明,腐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应有的价格和受管制的价格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反腐败的“终极奥义”乃在于管住甚至消除各方面“看得见的手”。这无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的一个重要目标。如果说有制度红利,这将是最大的制度红利。
从2011年起,每年两会人民网都会对热点问题进行网络调查,“反腐倡廉”一直在十大热点之列,且排序相当靠前。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公众的力量正在推动着反腐的不断深入。或许抓出一两个贪腐分子,并不会关系到每个人的得失,但公众的热情本身就说明,反腐败的红利,必将为每个人分享。
“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在反腐的斗争中,一旦思存思退,斗志先馁。这一场攻坚战役,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利益,也期待着每一个公民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