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

环球时报:个人奋斗和国家改革,都不能少

2012年12月18日08:31    来源:环球时报        字号:
摘要:国家好了,个人才会好,这是个大规律。另一方面,这个规律不能用来具体指导个人的人生规划,也不能用来一一对照个人的现实得失。国家好不好,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人生起点和舞台,但我们个人的幸福感绝大部分来自于与周围小环境的对比,而我们在这个小环境里的位置变化,更多取决于个人的努力。

  我们如何改善自己的生活?至少在舆论层面,中国人正在经历权利的觉醒。政府需要为所有人改善生活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社会利益的固化需要不断打破,这样的大环境会让我们改善生活的努力更加有效,也更加带劲。

  中国舆论近年来做了大量这方面的启蒙,并且很有效果。这样的舆论运动也对政府加大改善民生的投入形成一定倒逼。中国政府在行动起来,“以人为本”不仅成为响彻中国社会的口号,也在深刻影响各地政府预算的方向。

  中国互联网上天天都在揭社会不公平的阴暗处,批政府工作的漏洞,这保持了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那部分压力,使对不公平的抑制成为中国政策层面丝毫不敢松懈的长期目标。

  国家好了,个人才会好,这是个大规律。另一方面,这个规律不能用来具体指导个人的人生规划,也不能用来一一对照个人的现实得失。国家好不好,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人生起点和舞台,但我们个人的幸福感绝大部分来自于与周围小环境的对比,而我们在这个小环境里的位置变化,更多取决于个人的努力。

  一个人改善生活,个人奋斗与国家进步同时发生是最理想的。当前的真实情况是,国家进步的确在进行中,但是它的进步速度是否足够快存在争议。一些数据显示中国是最近几十年全球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有些人不认同这些数据性的指标,他们更相信个人的感受。

  舆论这些年为抵制过于强大的集体主义,对个人感受的支持是空前的。很多个人的不幸和不如意都被用作了证明国家进步不足的例子。这逐渐造成了一种印象,仿佛个人努力对改善人生际遇来说,在当下中国没有太大用,或者作用远不如政府的努力重要。比如互联网流行“拼爹”说,认为由于不公平的存在,只要爹不行,我再努力也不行。

  在民生的一些主要领域,指望政府创造更好条件也成为流行舆论。比如买房、养老等,个人的不利境遇常在舆论中转化成单向对政府的不满,通过个人努力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很少受到舆论的提倡。

  然而这样的舆论倾向不应无限发展。因为第一,发展民生和消除不公平已经成为中国政策制定的基本方向,但是这个过程不可能压缩成“一夜之间”,而且民生漏洞和不公平在任何社会里都存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无论如何做不到福利和公平的楷模。第二,个人奋斗在所有现代社会里都是个人命运的最主要决定因素,它和政府对公平环境的创造是相互不可取代的关系。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个人奋斗受到舆论的大力倡导,也指导了当时的大多数年轻人。中国的巨大社会成就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所有个人奋斗的总和,它们共同推动了社会的合理化过程,创造了大量最终得以转化为社会福利的资源。个人奋斗精神指导了所有发达国家的崛起过程,它在中国尤其不能中断。

  其实中国现实中的情况同互联网上的氛围并不一致。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时,绝大多数人现在想的依然是要靠个人力量解决,极少有人会钻要政府对个人遭遇承担全部责任的牛角尖。然而互联网舆论有很强的传播能力,它有可能让社会上的真实抱怨越来越多。

  中国最关键的是要做到平衡,舆论对政府责任的强调有很大积极意义,但如果它走向绝对化,就会产生负面的引导,不仅增加社会运转的难度,还会耽误很多个人,引他们走向不切实际的幻想和等待。国家要作为,个人要励志,只有这样的社会才是对个人充满机会的。

分享到:

(责编:李文慧)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