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

吴旭: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国梦”

2013年01月04日12:12    来源:海外网    吴旭    字号:
摘要:作为两个在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大国,不仅应该在经济层面上开展“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还应该在知识和思想层面创设“中美战略与思想对话”的机制。而“中国梦”的提出和研讨,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思想对话的起点和平台。

去年年底,习总在参观《复兴之路》后的一番讲话,点石成金,将“中国梦”这个曾经的敏感词,一下子擢拔为朗朗上口的主流词。一时间,从南到北,从左到右,睡眼惺忪,鼾声如雷;从《求是》到《南方周末》,都争相做起了中国的“春秋大梦”。细究起来,我还算这个词汇的最早推介者之一,连2009年自己的一本时评集,也取了个当时看起来颇为大胆、现在看起来颇为前瞻的名字——《为世界打造中国梦》。但,细读起来,现今官方版的“中国梦”,过于官方、官话、官腔,反而将一个本来引人入胜、令人遐想的国家形象品牌,变成了老套、俗套的“强国梦”、“大国梦”宣传模板,不仅不能真正地凝聚国家前行的持久动力,而且也贻人口实,助长周边国家对于中国崛起的疑虑和对抗。2010年4月,承蒙《国际先驱导报》错爱,封我为“先驱”,就我提出的“中国梦”这一构想进行了一番对话。虽然过去了两年,文章至今读来,仍觉有时效。自己钩沉一下,重发一遍,与博友们切磋共享。是为记。

【访谈对象】吴旭,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克朗凯特新闻学院副教授,主攻“战略媒体与公共关系”。著有《为世界打造“中国梦”:论如何扭转中国的软实力逆差》。

【先驱语录】

★物质的富足与精神的匮乏,综合国力的上升与个人信仰的迷失,在当今的中国,似乎都同时达到了某种极限。

★“中国是什么?中国为什么?”不仅我们自己需要这个答案,世界也在等待中国提供这个答案。

★“中国梦”不能简单等同于超强大国梦。当然“中国梦”肯定包含一些普适的东西。

★“中国梦”和“美国梦”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冲突;恰恰相反,在很多基本原则上,中美可谓是“异床同梦”

【访谈动机】

2009年2月19日中午,发生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厅里的一幕,既富戏剧性,又有深远的象征意义。

美国资深政券记者瑞克·桑坦利,一向以亲和、稳健和明朗的报道风格著称。这一次,在现场转播总统奥巴马的房屋救援计划时,他明显地愤怒了。站在拥挤杂乱的交易大厅里,他滔滔不绝、慷慨激昂地高声抨击现行政策是对“美国梦”的背叛。

“奥巴马团队是在奖恶罚善,是在加重道德风险,是在推崇错误行为。这是美国!”

瑞克·桑坦利的斥责给旅美学者吴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更坚定了后者的判断: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历史背景下,那曾经绚丽多彩的“美国梦”,此时仿佛是绽开后逐渐黯淡的礼花,慢动作一般开始坠入夜色中,留下了一片虚无缥缈的空白。现在,谁能够填补这块价值模式上的真空,重塑一个人类共同追求的梦想呢?

应该为世界打造一个“中国梦”。

其实,不只一个中国人正在思考这个命题。而在吴旭看来,这个梦不只为了世界,更为了中国。它不只是一次国家形象的对外宣传,而且还要回答“我们为什么活着”“什么是中国人的梦想”这些超物质、深层面的问题。

【作者】《国际先驱导报》记者2010年04月22日 林间 发自北京

先有美国梦,后有美国人

《国际先驱导报》:我们现在之所以讨论“中国梦”,恰恰是得益于“美国梦”的启示。美国梦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吴旭:“美国梦”(American Dream)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吉姆斯-亚当斯在出版于1931年的《美国史诗》中首先提出的。他给出的定义是这样的,“美国梦就是梦想中的这样一片土地,在那上面每个人都可以活得更好,更富足,更圆满,并享有着适合其能力和成就的机会……那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汽车和高薪的梦想,而是一个关于社会秩序的梦想;在这一社会里,每个男人和女人都应当能最充分地实现自己的内在潜能,并获得社会的认可与尊重,而不被那些偶然的出身或地位等条件所左右。”

从独立宣言起草,到美国宪法修订,从美国南北战争,到民权进步运动,“美国梦”中所宣扬的价值内核基本没有变化,即人人生而平等,享有上天赋予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生命、自主独立和追求幸福等。从这个意义上讲,甚至可以说:先有美国梦,后有美国人。

对于普通的美国人来说,过去这一百年来,“美国梦”的内涵和外延,却是因人而异、并不断与时俱进的。比如,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站在国会山的台阶上宣誓就职,似乎终于实现了那个被美国黑人追逐了几百年的梦想。而恰恰就在这个时候,作为“美国梦”真实物质依托的“独立洋房,白领阶层,中产阶级”等标签,却随着经济萧条的来临,离数千万失业、破产、倒闭的美国梦追逐者们越来越远。

中国人须有自己的梦想

Q:为什么需要中国梦?仅仅是因为美国梦现在出现危机吗?

A:我以为,提出“中国梦”不是为了取代“美国梦”,更不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意思。中国人有需要“中国梦”的内在必要性,而在这个层面上,美国梦可以给我们启示。

简言之,一个国家必须拥有自己的梦想。这个梦想,不能仅仅是物质层面的阶段性目标(比如以前提出的“实现四化”、全民奔“小康”等),也不能仅仅是面对自己国民的执政承诺(比如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等),而应当是当代中国思想界面向未来几代、甚至几十代中国人,以及所有关心关注中国发展的世界观众,所确立的一个远景定位和奋斗理想。同时,像“美国梦”一样,“中国梦”也需要有自己的人类情怀和世界担当。

一方面,它应该为未来的“中国”和“中国人”,做出一个深思熟虑、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定位和承诺。

埋头于追赶和自身改革的中国,在为了如何让13亿人活得更舒适、物质上更富足的现实问题上,全国上下可谓殚精竭虑而乐此不疲;而对于“为什么活着”“什么是中国人的梦想”这些超物质、深层面的远景问题,却处于集体失语或被动引用西方模式和界定的尴尬状态。物质的富足与精神的匮乏,综合国力的上升与个人信仰的迷失,在当今的中国,似乎都同时达到了某种极限。但是,这种过分功利和短视的心态,恰恰暴露了我们潜意识中的不自信和自我定位的迷失。到头来,猛然发现,我们追逐的其实并不是属于自己的梦想;而在这不顾一切的追索中,我们似乎把那条通向自己梦想的路也走丢了。

另一方面,“中国梦”由中国人提出和构建,但它也可以、而且也必应属于整个世界。

当整个世界在21世纪初走到一个关键的历史拐点时,以“美国梦”为代表的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模式,走进了一个难以自纠的怪圈。美国的梦想模式,并没有一劳永逸地处理和解决个人与社会,权利与责任,享受与奉献,社会与自然之间的一系列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矛盾。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文明古国来说,“中国梦”的提出不是为了追时髦,而是为了贡献中华文明的智慧,为世界未来的发展走向提供一个带有中国特色的答案。

“中国是什么?中国为什么?”不仅我们自己需要这个答案,世界也在等待中国提供这个答案。

分享到:

(责编:吴杨)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