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

晓岸:再见,国务卿克林顿

2013年01月05日09:17        晓岸    字号:
摘要:“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的丰富成果和机制本身的发展经验已成为中美关系的历史性财富。

与我们打了多年交道的希拉里?克林顿即将离开美国国务卿的岗位。她在国务卿任上飞行近百万英里,访问上百个国家,创下多项美国外交的“第一”,对得起“史上最勤奋国务卿”这个妙号。她超越个人抱负,认真履行奥巴马政府对美国全球战略进行的调整,积极倡导“巧实力外交”,并试图在互联网自由、发展援助、人权外交领域树起自己的旗帜,可以说忠实代表了美国的利益。

同美国一样,克林顿国务卿既是中国的朋友,也是中国的对手,而且是个颇不好对付的对手。回顾过去四年发生在中美之间的事,她的烙印是实实在在的,需要用两分法来评判。

克林顿国务卿给予中国和中美关系足够关注。她上任后的首次外访到了亚洲,在中国停留时间最长。过去四年七次来华,作为美方特别代表之一对“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这个由两国元首发起的重要机制投入了超乎寻常的精力。如果把过去四年她与中国同行会面、通话、换函的次数和时长做个统计,毫无意外又将破纪录。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的丰富成果和机制本身的发展经验已成为中美关系的历史性财富。

克林顿国务卿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理念的美方奠基人之一。她和她的中国同事王岐山副总理、戴秉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外长一起,将中美关系的定位从“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推升至“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直至两国元首确认“共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方向。中美两国国内都有人把官方的这种努力视作“磨嘴皮”,呼吁中国人不要被美国人“忽悠”了、美国人不要被中国人“麻痹”了――这样的理解实在偏狭。

谁都不应否认中美关系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举足轻重的双边关系,其健康稳定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两国高层在此方面的战略共识与双方的具体实践一样重要。

克林顿国务卿为促进中美交流做的实事当在我们的记忆册中占有一席之地。她发挥自己筹资募款的政治专长,促成美国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被媒体称作“美国馆之母”。上海世博会开幕之际,她在所发表的祝贺文章里表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对于我们两国和全世界的未来都有重大意义”,“全球性问题无法仅靠美国或者中国来解决,但没有美国和中国的共同参与,有关问题也不可能得到解决。”

但克林顿国务卿推进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和输出美式价值观的高调言行也在中美关系躯体上留下一时难以平复的疤痕。她公然介入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在南海、湄公河上游水资源开发问题上的争议,提醒中国的邻居不要同中国走得太近,指责中国在中东采取“阻挡历史”的“蠢行”(Fool's Errant),还几次发表尖酸刻薄的言论影射中国向亚非国家提供援助的政策。她的这种做法被中国人视为“挖墙脚”,突出了中美在战略、安全领域的分歧和矛盾,不仅在中国国内“培养”出更多反美情绪,也让美国的小伙伴们颇为两难,令美国国内支持建设性发展对华关系的人们感到难以苟同,不能不说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和“多伙伴外交”的败笔。

克林顿国务卿及其助手开展的亚太外交在美国国内尤其毁誉参半,在中国国内亦遭口诛笔伐。她将21世纪单方面宣告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把美国的“全球再平衡”解读为“转向亚洲”(Pivot to Asia),被一些美国媒体和智库评论为“用错误的名称为美国制造战略损失的典型案例”。 2012年9月希拉里?克林顿作为国务卿最后一次访华期间,有中国报纸在社评中将她册封为“深度强化中美互疑的人”。她的那次访问在中国政府的温情接待和部分媒体的冷嘲热讽中结束,这种矛盾性又何尝不是她处理中美关系方式和中美关系现实的写照?

中美关系总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的,这是过去40多年的基本脉络,也将是未来的基本脉络。不过,我们真诚认为中美双方不必时时把对方打扮成妖魔,不应用情绪来支配处理彼此关系的思路。希望两国之间指名道姓或者含沙身影的攻击越少越好,那些也许注定发生的曲折越稀疏、越平缓越好。

分享到:

(责编:吴杨)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