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3年开年,缅甸战火烧至中缅边境,并有炮弹落入中国境内。在2010年之前,长达48年的军人政权统治令缅甸这一东南亚地区原本得天独厚的富国彻底沦落为“失败国家”。在这期间,中国的缅甸政策又有何变化?请重温本刊2011年12月15日,当年第35期封面故事《中国缅甸政策检讨》。 |
百亿美元投资安全成忧
根据《缅甸时报周刊》8月份报道,中国对缅甸投资总额超过96亿美元,占全部外国投资额的26.62%,高居榜首。但中国在缅甸的实际经济活动大幅度超过官方数字。
中国的“建造—运营—移交”模式项目被列在政府贷款、援助项目下,所以并没有算在政府投资总数中。以缅甸国家计划与经济发展部2009年投资数字为例,漏掉了华能集团投资4.4亿美元的瑞丽江二级电站谅解备忘录,以及大唐集团投资的太平江一期水电项目。
此外,中国私人公司或个人投资者在缅甸的投资通常是挂靠缅甸人名义的隐性投资,均未被计算在内。而中国在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比如掸邦、克钦邦)的投资尽管不断增加,但因为缅甸政府对此几乎毫无控制力,也不将其算作外国投资。
水电方面,中国已成为缅甸水电领域的最主要投资者,参与了缅甸大量水电站的投资建设。以2010年为例,缅甸水电投资领域共签了七个合作文件,全部为中国实施、与中国合作或是中国参与合作项目。此前的2006-2007年度缅甸电力领域利用外资2.8亿美元则全部来自中国。
中国对外投资最大BOT水电项目——华能集团投资的缅甸瑞丽江一级电站。中方总投资29.6亿元。大唐集团的太平江电站一期总投资为17亿元。由中、泰、缅三方联合开发的孟东水电站(原名塔山水电站)预计投资额约100亿美元。其中中方由中水电、三峡集团和南方电网组成联合体。
2010年5月27日,国电集团公司与缅甸Tun Thwin矿业有限公司及缅甸联邦电力在缅甸联邦首都内比都举行了水电和火电项目开发权谅解备忘录(MOU)签字仪式。2011年初,国电云南公司负责人与缅甸电力一部(MOEP1)签署了缅甸南太白江流域水电开发项目MOU。
据大陆媒体报道,中电投则获得了整个伊江上游流域梯级电站(包括密松电站)的开发权,预计投资总额高达2000亿元。只有华电集团尚未传出进入缅甸信息。
综合以上信息,中国仅对缅甸大型水电投资未来或将超过400亿美元(或超过2600亿人民币)。油气资源方面,仅建设中的中缅石油管道缅甸段就长达771公里的油气管道总造价约25.4亿美元。此外,中国企业正在投资建造的还有大型原油码头、大型油气中转站等设施。
中石油最早采取合作改造老油田办法,以香港公司名义曲线进入缅甸,取得4个区块。此后又获得3个深水区块超过一万平方公里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权;中石化在缅甸中部发现油气田,预计储有9090亿立方英尺天然气(约257.4亿立方米)以及716万桶原油。中海油近年来在缅甸势态最为积极进取,取得近海3个区块、陆地3个区块的勘探开发权,总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
显然,趁着西方国家因为制裁无法进入,中国已经在缅甸早早拉开了大规模投资的大幕。而在政治、民族形势极其复杂的缅甸,风险与投资额成正比。
大规模投资带来一系列问题,令传统上缅甸对中国颇为友好的态度有下滑趋势。利益分配是矛盾之一。以密松大坝为例,建成后电力绝大部分输往中国,这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广泛敌视。他们认为缅甸中央与中电投签合同建大坝并未和当地人商量。目前,中国大型投资项目的利益分配模式通常是缅甸中央获得高额利润、中国获得资源(能源)、地方民族自治组织获得过境征税、当地人获得工作机会。
但这一模式并不能令地方少数民族满意。一方面决策过程少数民族完全无法参与,一方面中国项目通常自带熟练的中国工人,雇佣当地劳动力有限。由于难以受益,当地人也不赞成这个项目。有克钦领导人称,“中国政府和中国公司是个大吸尘器,它们把克钦邦的能源全部吸走,让我们这里变成沙漠,这遭到了克钦人的绝对仇视。”
利益和发言权的不公令其他一些问题被放大,成为敌视中国的由头。比如对当地文化、宗教不够重视,缺乏国际或独立的环境评估,污染环境,移民,随中国公司而来的缅甸政府军对少数民族区域的侵蚀等。尤其是一些中国公司声称巨额移民补偿金已经交给了缅甸政府,但当地民众却拿不到。
中国在缅甸投资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令许多在缅甸的投资人士忧心忡忡。他们感到由于中资企业和中国人过度扎堆,已经给缅甸人的心理带来了压力。四大电投、三大石油等巨型国企齐聚缅甸,中小型中国企业同样扎堆。投资项目经常需要在一堆中资企业中公开竞标,竞争激烈。甚至令缅方感到无所适从。多种原因导致中国水电、矿产项目经常遭到当地组织和国际组织抗议。
有缅甸人士向中方抱怨称,八家电力、石油国企甚至有实力将整个缅甸买下来,叫我怎么不害怕?一家缅甸民间媒体更是直言“缅甸是中国帝国的第一个殖民地”。
中国国内商界的一些“坏毛病”也被带到缅甸。一些中资公司将价格压到成本价以下,甚至还能“建一座桥,送一座桥”。等项目到手后,再向缅方提出追加预算,或是转手倒卖。另一隐患是,趁着现在缅甸地价便宜,中国人已经购买了缅甸曼德勒等城市大片土地。一旦缅甸城市开发步伐加快,发现好的土地已经都被中国人买走了,是否会引发矛盾,难以预料。
前述缅甸人士称,由于大陆民众对缅甸情况的陌生,一出事就认为是中美在缅甸争霸。这样的想法对了解和解决问题毫无益处。“如何控制中国对缅甸投资规模,注意倾听民众、地方、少数民族的声音和利益,才能真正缓解问题。”
除了大坝项目,目前风平浪静的中国油气管道项目也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人权组织关注的对象。2009年10月,缅甸人权组织瑞区天然气运动(Shwe Gas Movement)起草的一份请愿书被递交到了十几个国家的中国使馆。他们还向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去一封有100多个缅甸团体和国际组织签名的公开信,要求叫停油气管道项目。该组织发言人王昂(Wong Aung)说:“我们不是跟中国、西方等作对,因为在缅甸的任何投资都不会让当地人民受益。我们关心的是人权和环境问题。”
显然,由于缅甸中央和地方、民族之间的矛盾重重,走中央路线的中国投资成了缅甸人对中央愤怒的替罪羊。但有缅甸少数民族领导称,“如果中国想确保这条管道的安全,就必须在解决缅甸民族问题上发挥作用。”
对缅关系背后的大国博弈
12月1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缅甸,这是五十多年来的首次。
在去往缅甸途中的一个发展援助会议上,希拉里警告称,新兴经济体可能更感兴趣的是开发自然资源,而非促进发展。“要警惕那些对采掘你们的资源(而非构建你们的能力)更感兴趣的援助国,”她表示,“某些资金也许有助于填补短期预算缺口,但我们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这些权宜之计不会产生自我持续的结果。”尽管她没有点名,但中国是缅甸的最大靠山。
《金融时报》对此评论,希拉里计划通过此次缅甸之行“测试”缅甸领导层的“真实意图”,此次出访旨在加快由该国威权政府推出的新生的改革,同时抗衡中国在这个6000万人口的孤立国家日益增强的影响力。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希拉里抵缅前的11月28日,缅国防军总司令敏昂兰来华与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陈炳德会面。敏昂兰表示,缅方一贯奉行并将继续奉行对华友好政策,感谢中国军队长期以来对缅甸军队建设的支持。这让外界认为,即使美缅关系回暖,中国作为最大靠山的作用不容小觑。
针对此次访问,白宫高级官员对媒体透露,在缅甸议题上,美、中有相当实质性的讨论。白宫官员称中国支持美国与缅甸的往来,因为中国也鼓励缅甸内部的政治改革。希拉里则否认美国与缅甸接触旨在抗衡中国在本地区的影响力。
而在12月1日举行的中国外交部例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洪磊针对希拉里访缅敦促缅甸改善民主和人权状况一事表示,中方欢迎缅甸政府为促进国内政治和解所采取的措施。中方愿意看到缅甸同西方有关国家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加强接触、改善关系。
缅甸一直被认为是保障中国从陆上连接印度洋的一条战略通道,大陆媒体、理论界在论述“两洋战略”(太平洋、印度洋)时,通常都将缅甸放在核心位置。近年来缅甸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明显提升。2009年3月到2010年6月间,共有三位中央政治局委员访问缅甸。此前的8年间则一次也没有。最近的访问中,两个签署了35项目经济协议。2010年8月底,中国海军舰艇首次访问缅甸。9月,丹瑞大将访华。
多年来,中国因为坚定地支持缅甸军政府而在国际上长期受到道义指责。实际上中国在私下始终以柔和的态度积极促进缅甸的民主化,中国曾多次呼吁缅甸军人政权“倾听本国人民的呼声……加快对话与改革进程”。并为美国、联合国特使等与缅甸军政权的接触提供大量帮助。中国还加入了联合国“秘书长缅甸之友小组”,呼吁缅甸政府释放昂山素季和其他政治犯。
中国始终坚持认为缅甸并未威胁到国际与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并反对针对缅甸的制裁。当全世界都对缅甸的民主七步路线图表示不屑的时候,中国却坚定地予以支持。最终的结果是,缅甸真的走完了七步路线图直至民选政府的产生。这一点保证了缅甸历届政府对缅中关系的重视。就在密松大坝事件不久,缅甸官方媒体连续刊登数篇文章强调与中国的友谊。
10月16日,缅甸《镜报》文章《中缅友谊——任何人都破坏不了的》中历数多年来中国对缅甸的支持。文章称,两国的友谊不同于一般,而是亲戚般的、发自内心的、相互理解,经过长时间的考验,中国从来坚决地维护缅甸民族经济利益。
而中缅关系逐渐成为西方对缅甸问题的研究重点之一,国际危机集团有数本报告研究中国的缅甸战略和中缅关系。希拉里访问缅甸之前,美国缅甸特使与缅甸外交部长已经实现了互访。这令中国大陆产生了缅甸是否会倒向美国、威胁中国利益的疑惑。尤其是在9月缅甸外长吴温纳貌伦历史性访美,随后密松大坝即被叫停,令大陆舆论纷纷猜测是美国在背后捣鬼。10月17日,美国首任缅甸特使米德伟在华盛顿召开的记者会上特别强调,美国乐见缅甸与中国维持友好关系。
匿名缅甸问题专家则认为,尽管表面上中国多年来与缅甸政府关系更加密切,但美国一直致力于在缅甸民间传播价值观。民主、自由、人权、环保等理念缅甸人民全都乐于接受。而中国却最多只能提“发展是硬道理、先发展后治理”等所谓“中国模式”。因此,缅甸人对美国的印象很可能比对中国好,美国已经将基础打扎实了。
当中国密切注视美缅关系的同时,另一个国家——印度也在紧盯中缅关系。前述会议资料多处提及印度:“在缅甸,中国对缅甸近两代人的影响已经达到顶峰,促进了缅甸对印度政策的逆转,加重了中国在东南亚地位巩固所引发的担忧。”“在中印战略关系中,缅甸是重要的连结……印度和东盟对此也十分关注。”
2005年前后,印度曾经断言中国在缅甸可可岛上建立庞大的中国信号情报站(SIGINT)。但此后印度海军参谋长收回了这一言论,称印度获得“确切信息,中国在可可岛上并无听音哨、雷达或跟踪站”。
2006年,印度增加了与缅甸军政府的军事援助和能源交易。但其一揽子援助计划招致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印度不得不削减了对缅甸的军售。
2011年5月底,缅甸新政府总统吴登盛首次访华,双方签署了《中缅两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10月中旬,吴登盛带领13名部长级官员访问印度。此间印度表示,对2013年6月前建成1.2亿美元的实兑深水港很有信心。印度形容缅甸是“印度寻求能源安全的重要伙伴”。印度还希望通过国际河流将其东北部的米佐拉姆邦直接连通至实兑港的“加拉丹(KaladanRiver)综合交通计划”2014年前可以完成。
国际危机组织的报告称,中印之间围绕资源和影响力展开的竞争最为激烈,缅甸也将印度作为抗衡中国的重要力量。“从战略层面看,印度认为加强与缅甸的关系是遏制中国向南亚扩张的关键所在。此外,缅甸对印度旨在在贸易方面与东南亚建立密切联系的‘东向政策’来说也十分重要。”
也有缅甸学者指出,对中国来说,缅甸的开放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机遇在于缅甸更加开放将有利于经济发展,由此带来的对外贸易扩大将惠及中国。缅甸进行的文化改革也为中国一些文化产业进入该国提供有利条件。不过,因为有美国等国的介入,未来的中缅合作,可能会比现在要面临更复杂化的局面。
(注:本文转载自“周宇--凤凰博客”,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