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若官员双户口的制度漏洞不封堵,即便将来实行财产公示制度,无疑也难让人相信。加上目前假户口并不影响财产归属,所以有“双户口”的风险成本过低,也容易让其他人仿效。因此完善制度建设,加大“双户口”的违法成本,才能堵死官员的“双户口”、“多户口”的漏洞。这既是反腐败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追求公平正义的起码要求。 |
北京警方24日称,已将陕西“房姐”龚爱爱的北京户口予以注销,并依法立案调查,涉事民警已被采取停职和紧闭措施。随郑州“房妹”一家4人曝出都是双户口后,陕西神木县“房姐”更是被查出4个户口。出现如此多的户口乱相,有关部门必须反思:户籍管理制度是否存在着设计和执行的漏洞。对“房妹房姐”事件追查中,地方房管、公安、规划、计生等系统暴露出问题,带出了行业腐败和公共资源被权力操纵的现实。笔者希望政府能以清查“双户口”为契机,转为反腐败的突破口,逐渐堵上制度的漏洞。
在网上搜索“双户口”,会发现除了官员和有钱人外,包括一些普通老百姓也有。实际上,这个问题由来已久,有一些是历史原因形成的。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城市建设,不少地方政府实行过“卖户口”的行动。这些人买到城市户口的同时,保留了农村户口,这样可以保留农村的土地。再到后来,不少农村大学生到城市读书、就业,但农村户口并未注销的也大有人在。另外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一些地方官员,或商人,为转移到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通过花钱疏通关系等不法途径钻制度漏洞获得了一线城市户口,但同时保留了当地户口,甚至获得多个地方的户口。这种案例笔者就曾见过。因此“房姐”有多个户口并不令人“惊诧”。
“双户口”以往见怪不怪,却在最近集中爆发,是因为近年来加注在户籍上,尤其是“北上广”这类一线城市因为限购房产、车牌等政策出台,让户籍所带来的福利和利益越加凸显,加上在当下网络举报比较容易和高层加大反腐决心的情况下,“双户口”现象也随之备受关注。
有事件曝光,才会促使有关部门去倒查。目前主动去查“双户口”可能还存在一定难度,因为一些“双户口”的姓名、年龄、出生地等信息都做了改动。当然未来的个人信息管理如果能够实现个人独特信息的录入和比对,会很容易在技术上杜绝“双户口”现象。但是技术手段还需要体制机制的支持。其实“双户口”暴露了户籍管理的漏洞和腐败。“双户口”的存在,使一些人成为特权公民,让他们在买房、贷款、子女上学、计生、社会福利等方面享受“双公民”待遇,并为一些官员躲避计划生育、隐藏财产,甚至出逃境外提供了方便。
可以说,“双户口”问题跟户籍制度改革关系不大,与户籍管理制度的关系更密切。这问题显然是管理不严造成的。如果是因为相关人员工作疏忽造成失误,应追究其失职责任;如果是收人钱财、故意造假,则应追究其受贿及伪造证件的法律责任。只有加强执行者的素质和责任心,加大事后违法追究,才能避免让户口管理沦为某些人的特权。
若官员双户口的制度漏洞不封堵,即便将来实行财产公示制度,无疑也难让人相信。加上目前假户口并不影响财产归属,所以有“双户口”的风险成本过低,也容易让其他人仿效。因此完善制度建设,加大“双户口”的违法成本,才能堵死官员的“双户口”、“多户口”的漏洞。这既是反腐败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追求公平正义的起码要求。(作者是中央编译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