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社会有无政治定力将在未来具有决定性意义。如果定力很强,中国在美国及西方面前就会更有底气,不惧摩擦。相反如果它飘忽不定,西方撬动中国的杠杆就会越来越多。归根结底,所谓“价值观优势”是美国和西方发展几百年积累的家底,中国如果能成功化解它的压力,中国同西方竞争的形势就会根本改观。 |
希拉里·克林顿今天正式卸任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接任。美国新内阁的几个重量级职位也基本确定人选,哈格尔被提名国防部长,布伦南被提名中情局局长,等等。在以往从政经历中,这些人涉及中国时的表现被认为“相对温和”。
但这班温和“新人”会相加出一个美国对华总体上的“温和路线”吗?这显然是另一回事。在美国如何同中国打交道的问题上,领导者们的思想固然有作用,然而“势比人强”更不是虚的。
希拉里·克林顿的对华战略思维是冷战式的,她一定程度上“污染”了中美交往的环境,加深了中美战略互疑,但也应当说,她对中美关系的负面影响又是有限的。现在“温和派”上来了。不过他们能带来的正面和积极修正,大概不会多于希拉里对中美关系朝负面推动的幅度。
编织中美关系的内容和利益总量太大了,因此这种关系的惯性力量是所有力量中最大的。中美关系充满具体的跌宕,但拉长看又规律性很强,这次美国内阁换届制造的政策变化空间,不会与以往历次变化的平均值差太远。
美国换届的风险对中国来说在逐渐缩小,另一个原因是中国正变得强大,对中美关系的决定权在增多。这使得美国领导人越来越难按个人好恶随意对华行事,他们得遵循利益规律。
希拉里主持国务院期间对华搞“巧实力”外交,但最重要的地缘政治成果或许不是美国拉起了什么“联盟”,而是锻炼了中国面对各种麻烦的承受力。几年前中国人很难想象同时在南海和东海与不同力量摩擦,现在我们发现这其实并没什么了不起。中国渐渐积累了管理领土摩擦的经验。
中国一直很担心美国遏制我们的发展,但希拉里活跃的这几年,让我们看到美国的资源就那么多,它的巴掌真的捂不住亚洲。美国以对付苏联的冷战方式对待中国,它作为历史机会逐渐远去。
把中美关系往对立的方面想,美国今后最得心应手的对华斗争方式就是价值观进攻。美国在这方面资源雄厚,而且对华渗透渠道多。此外中国民间对美国这类行动的抵触最低,欢迎美国向中国输出价值观的人在增多。中国思想领域的一些变化已经很难分清哪些是从西方输入的,哪些是土生土长的。
中国的社会多元化进程不断提供国家前进的新能量,但也埋下很陌生的一些不确定性。中国国家力量及主流社会作为一方,美国和西方作为另一方,将会在未来竞争对这些不确定性的驾驭权。
克里这一班人有可能在军事布阵等方面采取不那么咄咄逼人的对华策略,少搞一些既刺激中国、又没啥实际作用的动作。但在对华意识形态竞争领域,美国作为整体不会退却。这甚至不是美国的外交政策问题,这就是美国上下对自己文化和政治“优势”情不自禁的使用,是西方各种力量面对中国崛起的“自然反应”和种种策略的不谋而合。
中国社会有无政治定力将在未来具有决定性意义。如果定力很强,中国在美国及西方面前就会更有底气,不惧摩擦。相反如果它飘忽不定,西方撬动中国的杠杆就会越来越多。归根结底,所谓“价值观优势”是美国和西方发展几百年积累的家底,中国如果能成功化解它的压力,中国同西方竞争的形势就会根本改观。
因此美国新班底如何对待中国虽然也重要,但中国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更重要。营造未来中美关系态势的已远远不止两国政府各部所作所为,两国社会交往和相互影响的性质将具有突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