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

李克济:信息公开是杜绝公车腐败的良方

2013年02月07日08:55    来源:海外网    李克济    字号:
摘要:很多人把公车作私用、拿司机当家丁,办公事只占用车的1/3,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就占了1/3,司机私用又占1/3,这样明目张胆地公车私用、挤占道路资源,怎能不引起公众质疑、引发公信危机?加强信息公开、引入公众监督,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公车腐败。

人人都对“舌尖上的浪费”深恶痛绝,但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车轮上的奢侈”也是大问题?

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车辆购置及运行费59.15亿元,占“三公经费”总数的六成以上,是公务接待费的4倍;每辆公车年均消费额达8-10万元,使用效率却仅为社会运营车辆的1/5至1/6。有人甚至戏言:可以用“屁股底下坐着一栋楼”来形容公车花费!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样的统计结果着实让人触目惊心。早在1994年,中办、国办就印发了《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规定省部长级别领导才有资格配备专车,然而在很多地方,且不论市县一级,就算是科级干部,往往也有“任我驱驰”的专车,一纸规定早已抛诸脑后。

领导干部配备专车,如果是为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也许还能说得过去。可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把公车作私用、拿司机当家丁,办公事只占用车的1/3,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就占了1/3,司机私用又占1/3,这样明目张胆地公车私用、挤占道路资源,怎能不引起公众质疑、引发公信危机?

“割别人的肉不身疼,花公家的钱不心疼”,好像用起姓“公”的东西来,人总是特别大方。有的公车在人去车空之后仍然开着空调,浪费燃油;有的领导相互攀比、贪贵求洋,盲目追求高档车、名牌车,空耗公帑,浪费起公家资源来,可谓肆无忌惮。

公车私用不仅违反法律规定,更与中央厉行节约的要求背道而驰,助长了浪费之风。如何有效遏制这种不正之风,值得我们深思。梁启超很早就说过,“凡百经营,凡百措置,皆为保护己之私产而设”。若说取消超编公车,无异于虎口拔牙,官员岂肯轻易就范?去年湖北某县还发生过调任官员带走公车的事件。若说加强内部监管,谁来监管监管者,又如何防止“监守自盗”?公车监管的制度失灵,莫不与此有关。

为了让“千万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的情况不要在公车腐败问题上延续,北京市民的意见——“给公车挂红色牌照,便于统一管理和公众监督”,为防止公车腐败开出了良方。加强信息公开、引入公众监督,把公车配置计划、购置成本、使用情况公诸于众,谁还敢在众目睽睽之下超标配车?谁又能在光天化日下公车私用?

香港,公车有统一号牌标志,在澳门,公车则在车辆前后喷涂了所属单位名称,一目了然、便于监督。什么时候,我们的公车信息也能充分公开、真正姓“公”?

(作者为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责编:李文慧)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