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纽约时报》也向世人指出拉美地区的光明前景:他的死,不仅会改变委内瑞拉的政治平衡,还会改变整个拉美的政治平衡。 |
这一周,查韦斯的去世不可避免成为一个话题。他生前是一个话题,死后还会是一个话题。
英美的媒体对查韦斯的去世表现出某种程度上的不敬。这也难怪,一个经常说美国坏话的人怎么会引起美国媒体的尊重?
路透社在其一篇文章的标题中已经对查韦斯死后的拉美政治版图做出了判断:拉美意识形态斗争或将缓解。
美国《华盛顿邮报》还在对死后查韦斯“盖棺定论”:查韦斯让委内瑞拉走上了与华盛顿相冲撞的道路,他将拉丁美洲的大多数社会问题都归咎于美国的外交政策和美国式资本主义。
《纽约时报》也向世人指出拉美地区的光明前景:他的死,不仅会改变委内瑞拉的政治平衡,还会改变整个拉美的政治平衡。
这些媒体的揶揄多少让人能闻出些“弹冠相庆”的味道。毕竟,反美斗士的死让他们如释重负。因为在拉美地区,若再找出有如此影响力的人物确实需要些时间。有的报道甚至宣称,拉美的左翼版图将会改变。
美国媒体号称客观,但这些话语深刻暴露了这些媒体及其背后政客的“身体缺陷”:戴着一副无形的高度意识形态眼镜。
也许,从根本上讲,拉美就不存在意识形态对立。查韦斯执政以来奉行的,是反帝、反殖、反霸、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他所寻求的是建立相互尊重的多极化世界。只是在美国这副意识形态眼镜的注视下,再正常不过的需求被严重扭曲。
美国真正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会有查韦斯这样的人物出现?当然,美国不会进行这样的反思,对拉美傲慢自负的优越感不会让他想到这一点。
在美国的国际战略中,拉美一直被视为是可以自由支配的后院,是其扩张主义战略的“试验田”。从新自由主义经验政策在拉美的推介,到寻求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美国的意图是司马昭之心,纯属于个人私利。
2002年,美国支持委内瑞拉的“倒查政变”未遂之后,进一步强化了对委内瑞拉反对派媒体与非政府组织的扶植,并以查韦斯政府危害民众自由和地区安全为借口,挤压其政治生存空间。
在干涉玻利维亚大选、阻止莫拉莱斯当选未果的情况下,美国公开支持玻国内反对派,使该国在2008年9月爆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这一流行于拉美地区的俗语正是拉美惧美反美情绪的真实写照。
查韦斯曾送给奥巴马一本书,书名叫《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讲述的就是拉美遭受新老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剥削和掠夺的故事,并告之,“此书让我们记住了历史,而现在和未来与历史难以分割”。
显然,奥巴马总统没有读,在查韦斯死后,他还表示委内瑞拉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希望与委改善关系,骨子里,还是想用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来改造委内瑞拉。
拉美人愿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