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官方的这一“经济决定论”不但体现在对外战略上,也体现在对台、对港和对藏战略上,其间的甜酸苦辣唯有自知,但其没有完全获得成功却是不争的事实。 |
须以战略利益统率经济利益
今天中国外交的问题在于:一、“经济决定论”只凸显经贸作用,在战略利益和共同价值观的提炼方面缺乏着力;二、最近十几年中国与许多国家建立的“战略合作或伙伴关系”流于空泛,缺乏实际内容;三、无法提出足以服众或吸引人的价值观,使得国际社会相当部分成员国对中国心悦诚服,近悦远来。
孤立地看,中国强调“经济决定论”没有大错,因为经济毕竟是决定一切的东西。但问题在于,中国对相关国家的经贸战略,没有与这些国家的战略利益挂钩。如果中国与相关国家找到了共同的战略利益,亦即组成“命运共同体”,并在这一框架下注入经贸合作的内容,那么经贸合作就有了坚实的战略内涵。
讲到战略合作关系,人们也许会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国与美、俄、英、法、欧盟等国家和组织建立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战略合作关系”。当时的主观出发点很好,即:二十一世纪将要来了,为避免战略冲突,用战略伙伴关系将中国与一批世界大国锁住。但这些“战略合作关系”流于空泛,当今天中国与西方世界真正发生战略冲突的时候,这些“战略合作关系”基本上成为一张废纸。倒是西方大国中唯一未与中国签订“战略合作关系”的德国,今天与中国发展出了最好和最默契的双边关系。
当时西方国家中,只有日本和德国没有与中国签订这一战略关系。日本没签可以理解,但德国不签则让中国百思不得其解。记得当时德国主管亚洲政策的官员这样对我说:“我长期与东欧和前苏联打交道,知道共产党国家喜欢搞这一套。但我们注重双方关系的实质性内涵,不搞那一套花功夫。”十几年后的事实,验证了这位官员的话。
中国外交须有高度和视野
因此,今天的中国表面上似乎与许多国家都是“战略伙伴”,但一到关键时刻,这些“战略伙伴”却全都不能发挥作用,而且反而还会站到另一条阵线上去;中国表面上在全球没少花钱,但最后却往往成了“冤大头”。
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中国外交没有在绑实与有关国家的共同战略利益方面做足文章,更没有将经贸利益从属于战略利益,而往往将经贸利益和其他相关利益误定义成战略利益。
到底什么是共同战略利益?这里可以分出几个不同的层面:最核心的层面是双方的休戚与共关系,亦即“没有你也就没有我”;其次是双方在全球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默契与合拍。现阶段中国的朋友中,即便是俄罗斯也只能达到上述第二种境界,第一种境界的朋友依然没有。至于以价值观和战略利益来共同维系的朋友,则更是在可预期的未来都不见踪影。
中国外交的这些挑战显然不是短期内就能克服的。但中国的外交当局必须有相关的视野,高屋建瓴地来审视中国对外战略未来十年的挑战。不然,未来十年依然是艰难的,而且可能还会更艰难。
(注:本文转载自“邱震海--凤凰博客”,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