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使用职业观众的报道,该节目组虽一再否认,但电视机前的观众明显并不买账。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极力撇清不仅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也让人心生反感。 |
某周五晚上,打开电视,刚好看到最近爆红的歌唱类节目。知名歌星从黑漆漆的幕后走出来,追光一打,掌声雷鸣。歌手站定,乐队伴奏响起,才唱了第一句,镜头切换到观众席,一位姑娘已然梨花带雨、泪流满面。
看到这幅画面,完全被震撼了,后面的歌曲再没听进去半句,满脑子盘旋着好些问题:为什么这位观众哭得如此迅雷不及掩耳并且肝肠寸断?是这首歌写得太好?是这位歌星演唱功力过于深厚?是这位观众泪点太低?是后期剪辑效果?还是……
还是她在演戏?这样的念头一冒出,顿时惊诧于自己有可能是在以最坏的恶意去揣度这个节目。可念头一收,竟找不到可以说服自己的答案。那一晚,原本想欣赏歌曲的初衷,就这么被欣赏接连不断的丰富“表情”所取代。
和笔者一样,对于该节目屡屡出现的过于感动、过于沉醉,许多人也有类似的疑惑,眼尖的网友还编了段子不无讥讽地说道:“有一名女子,当羽泉唱到《烛光里的妈妈》时她哭了,当齐秦唱到《用心良苦》时她哭了,当黄贯中、沙宝亮、黄琦珊、尚雯婕唱时,她还在哭。她不是章子怡、周迅,更不是茱莉亚罗伯茨,她就是某电视节目的一位女观众。”
果不其然,在质疑和非议声越来越大之际,有报道跟进指称,该节目出现的表情帝、陶醉哥、哭泣姐都是职业观众,他们按照节目的安排进行“感动”、“鼓掌”、“大笑”等表演,收入和他们的“表现欲”和“外形”成正比。
对于使用职业观众的报道,该节目组虽一再否认,但电视机前的观众明显并不买账。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极力撇清不仅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也让人心生反感。更不用说过度、夸大使用职业观众还会造成许多伤害。
首先伤害了节目。职业观众的表演,转移大家对节目的焦点,分散大家的注意力,对节目充实、精彩、正面内容的关注度下降,这对于用心制作的节目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损失。何况,这种损失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一档足够好的电视节目,应该有能力也有自信靠节目本身打动人心。
退一万步说,假使职业观众并不存在,那么节目组也应该检讨自己的剪辑手法,用这么多的情感渲染特写镜头,有无必要。
其次伤害了真正的观众。真正在电视机前守候的观众,抱着真诚的心去欣赏,却遭遇虚伪的表演,破坏了原本打算沉浸其中享受音乐的心情不说,还有上当的感觉。最后也只好苦笑一番,把歌唱竞赛当做演技竞赛,再次长叹一口气说“电视节目果然都是骗人的”。
其实,中国大部分观众还是很宽容的。大家对于当下一些电视节目使用职业观众的潜规则也可以理解,毕竟现场观众和电视节目的供需紧张,这时候职业观众就好比影视剧里总要有些群众演员一样,有时候填补空白有时候烘托背景。然而,群众演员毕竟不是主角,一旦抢了主演的戏,导演只得喊C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