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镕基曾说:“国务院领导同志之间会不会有矛盾、不团结?大家不要担心,没有!在大的问题上,我们是完全一致的,你们不要有任何顾虑。” |
对于中国总理,大家经常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共和国的“大管家”。
“管理国家要比管一个家难多了,不当家真是不知道柴米贵啊!所以大家要对总理这个‘大管家’给予充分的理解!”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曾在一次会议上感慨当好国务院“大管家”的不容易。
而刚卸任的“大管家”温家宝,在今年两会上听取四川代表团审议时说:“珍惜人民给了我为国家服务的机会……如果有些工作做得还不够好,那是由于我个人的能力所限,希望得到人民的谅解。”
而前任“管家”朱镕基在最后一次人大记者招待会的开场白则是:“请大家提问题,分秒必争。”
朱镕基的风格一贯如此,比如今年的新科副总理汪洋当年在安徽任职时,就差点被时任总理朱镕基“撤职”。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今年两会期间汪洋谈起了当年这件趣事。他曾建议国家成立粮食风险基金,不料遭到朱镕基反问:“这基金,那基金,现在基金还少吗?”“谁再谈基金就撤了谁”,朱镕基放出狠话。
当然事后朱镕基也说了,“汪洋是不能撤的”。
惺惺相惜的总理们
尽管国务院总理副总理们在业务管理上各有分工,少见公开评价彼此工作。但是总理和副总理之间,前总理和现总理之间,以及总理对具备“潜质”的下属,多有“惺惺相惜”的表态。
一年一次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闭幕后,总理记者招待会的时间就来了。如果当年适逢政府换届,总理就会带着副总理们一起在这场媒体眼中最高级的记者招待会上亮相。
在接受记者提问之前,按惯例,总理要介绍一下自己的工作搭档。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这么介绍新当上副总理的李克强:“坐在我旁边的是李克强,他是我们副总理中最年轻的,也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记者们往往还会追问新任总理对上任总理的评价。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新任总理温家宝就遭受媒体“追问”。
第一个问题由央视提出,要温家宝谈对朱镕基工作的评价,温回答说:“上届政府在朱镕基总理的领导下,忠实地履行职责,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人民是满意的。”
抢到第二个提问机会的是外媒德新社,记者“不依不饶”地要求温家宝比较其与前任工作风格的差异。温总理说:
“朱镕基总理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个领导人,他有许多优点值得我学习。至于我自己,大家普遍认为我是一个温和的人。但我也是有信念、有主见、敢负责的人。”
作为同事,总理和副总理们之间是否会有矛盾?
朱镕基回答了这个问题在朱镕基讲话实录中,他直接说道:“国务院领导同志之间会不会有矛盾、不团结?大家不要担心,没有!在大的问题上,我们是完全一致的,你们不要有任何顾虑。
“我们都是坦诚相见、畅所欲言,国务院一定会发扬民主,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我们现在建立了一种制度,停办国务院办公厅《昨日情况》刊物,改登国务院领导同志每天的批示,争取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在两天内登出,这样,国务院领导同志之间随时可以沟通情况。”
“现在,我对其他几位副总理的工作不是很清楚,清楚一点的就是财政和金融工作,就是这些有的也不是很了解。今后要解决这个问题,国务院领导同志之间每天要了解彼此的工作情况,并且尽量使我们对外的意见保持一致,以免使下面难以工作。”
同样,《京华时报》曾报道吴仪临危受命,在“非典”爆发后以副总理身份兼任卫生部部长时,身为副总理的她和时任总理温家宝的一段对话。吴仪回忆说,自己当时压力不小:“(温)家宝同志当时告诉我说,‘没关系,你先帮我把农村合作医疗的工作给抓好就行’”。
她说:“我对家宝同志许诺过,既然许诺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做好。”
前任总理退休之后,也会向在任总理提建议。据《李鹏电力日记》记载,2003年8月19日,李鹏在北戴河游完泳,下午和“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通电话。他说到中国应从“美加大停电”中吸取教训,并提出了自己的四点意见。这位“主要领导同志”回复李鹏说,会认真加以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