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

华媒:中日关系四个变化预示缓和

2013年04月15日13:14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        字号:
摘要:虽然中日因钓鱼岛主权争端严重对立与对峙已持续半年多,但自今年1月下旬习近平接受日本特使转交的安倍首相亲笔信以来,双方有意走向缓和的意图渐趋明朗。来自四个方面的悄然变化正预示着中日时局的温和走向。

  海外网4月15日电 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 日本媒体披露,多名日本政界及经济界高层人士近期将密集访华,其中包括日本众议院前议长河野洋平、日本自民党现任副总裁高村正彦等重量级政要,他们或肩负“传话”使命,有望获得中国领导人的接见。这些新动向反映了中日双方不满“僵局”现况,有意开展对话的愿望,中日关系改善的契机或将到来。

  虽然中日因钓鱼岛主权争端严重对立与对峙已持续半年多,但自今年1月下旬习近平接受日本特使转交的安倍首相亲笔信以来,双方有意走向缓和的意图渐趋明朗。来自四个方面的悄然变化正预示着中日时局的温和走向。

  变化之一,摩擦局面处于可控,中日保持交流和沟通。中日两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摩擦、博弈看起来一度升级,剑拔弩张,但实质性的新冲突并未形成,“口水仗”多于实际争端,基本局限“姿态秀”的层面。双方高层都保持稳控局面的理性,谁不愿进一步扩大事态,中日危机并非像一些媒体描述那样“擦枪走火”一触即发。

  中国外交部也坦承“中国在各个层面同日方进行交流的渠道是畅通的”。也就是说,中日对峙表面看“热闹”,但另一方面政府间保持着密集接触,实际双方在进一步升级动作之前及升级后都有沟通,底线都很明确,而表象多有虚张声势。

  变化之二,“中日必有一战”遭批,军方态度悄然转变。“中日必有一战”论调一度喧嚣尘上,中国主流媒体也不避讳,官方态度曾颇为暧昧。但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前主任赵启正公开批驳此论,认为“中日必有一战的说法是荒唐的”。而此前态度强硬的军方也有转向,鹰派上将刘源公开表态“尽量不要用战争的办法来解决我们民事上和国家间的矛盾、问题” 、“要和百姓说清楚,打仗其实是很残酷的。”一般认为,刘源这番话反战意味甚浓,是在说中共高层想说又“不方便讲的话”。

  中国内部声音的变调似乎表明,决策层已达成基本共识,立足温和解决中日关系,军事解决或不在选项之内。日本不以武力控制钓鱼岛,是中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红线。

  变化之三,中方口径转缓释善,日方谋求高层对话。从目前中日官方、民间主流意见看,都认为“两国关系不应处在这样紧张和僵持状态”。安倍晋三首相多次示好“我们想对中国说,日本的对话之门一直是敞开着的。”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则称:“现在中日关系陷入混乱,这对中日双方都不利”。这说明中国新领导层并不希望中日关系持续低迷。而4月初中国对外友协会长李小林访日被媒体看成是“密使”,表面上是“参加文化活动”,实际上是为探寻与日本改善关系的突破口。

  与此同时,中国官方明显减少了对日本的尖锐批评,外交部发言人转向敦促日方“以实际行动与中国相向而行,为实现两国高层会谈创造条件。”也说明中国愿意开展高层对话,但日本要拿出诚意。这是破解中日困局的积极信号。拟于5月下旬举行的日中韩三国首脑会谈,能否顺利实现中日首脑会晤,是中日关系能否转圜的风向标。

  变化之四,中日舆论 “火药味”减弱,中国“反日”声势回归理性。或是受官方态度的影响和管控,近期中国媒体反日报道减少,军事专家的“狠话”少了,批日仇日的网络“口水战”也少了。尽管中国军方时有宣示“准备打仗”,但不完全被看成是针对日本的信号,而另有提升军队战斗力的战略蕴意。从百度指数显示,今年1季度,尽管中日摩擦不断,但媒体关注度比去年高峰时下降34%。这表明媒体对中日关系的关注开始回归理性,中日舆情略见“阴转多云”。

  尽管有分析家认为,日本多名政经界高层密集访华,日中关系出现转缓迹象,主要是因为日本重振经济“离不开中国”和朝鲜半岛紧张局势“有求于中国”,但从根本上看,中日作为“永远搬不走的邻居”,和睦相处是最现实最理性的选择。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从中国来说,“习李新政”需要稳定的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中国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生活建设已到关键时期,且势头极好,不能因意外事件而受阻断,丢失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应该说,只要中日双方着意发挥政治智慧,如愿实现中日首脑会谈,务实体面解决争议,两国关系可望迎来的新转机。(吴琛)

分享到:

(责编:李文慧)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