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

曹林:别在被放大的网络舆情中误读中国 【2】

2013年05月03日08:2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摘要:中国有10多亿人,上网的人毕竟不是多数,而且,多数上网的人其实也并不发言,这使得网络舆情的代表性很有限。

网络上一边倒地对红十字会喊“滚”和“捐你妹”,现实中的人们并不一定就都不信任红会了;网络上一边倒地反对水价上涨,其实现实中很多人是能理性地意识到资源性产品涨价的必要性;网络上一边倒地支持政府各种限购,现实中投票却可能是完全相反的结果;网络上一边倒地反对政府取消长假,换个平台进行的民调结果却完全不同;网络上提起拆迁都是一片受害者的骂声,现实中很多人却寄望于拆迁改变自己的居住环境;网络上提起“高房价”好像人人都咬牙切齿,现实中很多有房者都期待房价上涨房产增值……

上述反差足以说明网络声音的欺骗性和局限性。意识到网络舆情的局限性,并不是漠视它,而是清醒地意识到这些声音并不是民意的全部,而只是一部分。只是因为网络的强大,让那部分片面的、情绪化的声音放大了,甚至在传播中扭曲了。

当然,这个世界没有所谓“全部的民意”,任何一种表达出来的民意,都只代表着部分人,都是片面的,没有谁能以“全部民意”的代表者自居,那只会是强奸民意。民意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民主决策的过程;民意的关键在于表达,每个人都有表达的途径,博弈中达致一个结果。网络民意也是民意,但网络只是表达的一个途径,本身并不足以形成民意,必须尊重多元的表达。

别在被放大的网络舆情中误读中国,这对于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非常关键。当下,因为网络表达的途径最为畅通,人们的表达过于依赖网络,网络声音就被过度放大了。由于网络传播的特点,极端声音更易得到传播,温和理性的声音反而被淹没;极端民粹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情绪化声音更易得到传播,建设性的声音反而成为沉默的螺旋;对抗性的声音和对立性的观点得到最大程度的呈现,沟通性的声音反被弱化;负面的声音集中呈现,正面的声音只是虚弱地存在。因为网络舆论场的过于亢奋和强势,非常容易形成主导性的舆论。

有必要明白,网络上的中国也不是真实中国的全部。拓展多元的表达途径,让人们有话有处说,有理有处讲,有更多的地方去表达,在人大表达,在媒体表达,在法庭上表达,当一个社会不那么过度地依赖网络,不是什么都逼到“到网上发个帖子”、“到微博上吸引关注”时,也许网络才不会那么亢奋。(曹林)

分享到:

(责编:吴杨)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