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

王琳:以严格执法推动公民法律尊奉

2013年05月03日09:30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摘要:对于立法者和执法者来说,“素质论”或“习惯论”当然不应成为推进法治的阻碍。要追求的,恰恰是立法的科学与执法的严格。有个民间段子,用“严格立法、普遍违法、选择性执法”来形容当下的法治现状。

  对于法治建设而言,严格执法者更需要支持和鼓励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披露的数字显示,“醉驾入刑”实施两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共查处酒后驾驶87.1万起,同比下降39.3%,其中,醉酒驾驶机动车12.2万起,同比下降42.7%,酒驾和醉驾行为总量大幅下降。

  酒驾的查处数与真实发生数,也许并不能完全画上等号。但“醉驾入刑”的社会效果,却真实地呈现在我们身边。两年前,酒桌上的一句“开车不喝酒”多半会引来一阵嘲弄。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了“喝酒不开车”这一安全驾驶的底线。观念的深入人心,既受益于科学的立法,也受益于执法机关对法律的切实执行。

  回顾两年前的那场“醉驾入刑”大讨论,反对者扛起的大旗中就有“素质论”和“习惯论”。有人说,国人素质低,固有的不良习惯得慢慢转变。还有人批评,素质不是罚出来的,也不是抓出来的。严刑峻法只会换来畏惧,而不可能换来内心的信服。

  但有意思的是,我们常常发现那些在境内恣意违章的人,到了港澳地区或监管严厉国家,马上就遵规守法了。是他们的素质在出境那一刹那就有了迅速的提高吗?当然不是。不然就无法解释,为何这些人一回到境内,“违法违规者”的形象又毕露无遗。说到底,对法律的尊奉更多与法治环境相关。科学的立法和严格的执法,确有助于限制人性中的某些“恶”。而良好的法治氛围对人的素质提升也会起到正面的指引与激励作用。

  对于立法者和执法者来说,“素质论”或“习惯论”当然不应成为推进法治的阻碍。要追求的,恰恰是立法的科学与执法的严格。有个民间段子,用“严格立法、普遍违法、选择性执法”来形容当下的法治现状。这一戏谑的背后,正是我们的法治短板。在相关法律已为多数民意所认同并最终通过之后,杜绝“选择性执法”就成了构建良好法治氛围的关键。

  我国对交通违法的处置,远谈不上是“严刑峻法”。多数国家对醉驾等违法行为的追究,都甚于我们。法律的修改不可避免伴随着利益博弈,出现利益受损者的反对之言,这在多元化社会中,实为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只要立法遵循了正当程序,吸纳了多数民意,实践了科学理性,我们就应该充分尊重。这其中,首先是执法者要尊重现行法的规定,忠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强调严格执法并不是要强化严厉“执罚”。所有的执罚都是手段,确保市民提升守法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确保社会秩序和道路的安全、通畅、有序,才是目的。违法行为自然该罚,但要责罚相一致,责罚相适应。更重要的是,要避免选择性执法和运动式司法带来事实上的不公。贝卡利亚曾言,刑罚的威慑力不在于刑罚的严苛,而在于刑罚的不可避免。“醉驾入刑”同样如是。

  在前述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披露的相关数据中,我们既看到了酒驾和醉驾行为总量大幅下降,也看到还有9.3万起“醉驾案”被审查起诉。再好的法治也不可能杜绝所有的违法,但运用刑罚的特殊预防功能,教育和指引更多的公民对法律有更好的尊奉,却是执法者、司法者理当直面的挑战。联想到一些地方因为严管行人违章而引发的不少争议,大众传媒也理当立足于公共安全的维护,来组织对这些严管举措的讨论。对于法治建设而言,严格执法者更需要支持和鼓励。(王琳)

分享到:

(责编:李文慧)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