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

中评社:解读马英九“新三不”政策的意涵

2013年05月07日10:13    来源:中评社        字号:
摘要:马英九有关两岸的“三不”政策最新表述引发两岸高度关注,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审视“新三不”,我们对台湾当局的两岸政策定位就会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

马英九的“新三不”论述是否意味着未来马当局两岸政策将由消极转为积极?

海外网5月7日电 据中评社北京5月7日消息,近日来,马英九有关两岸政策的最新表述引发两岸高度关注。4月29日,马英九在台湾海基会举办“辜汪会谈”20周年纪念茶会致词时表示,不会去推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与“台湾独立”。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两岸瞩目。不但大陆各大新闻媒体均将此列在显着位置刊发,而且台湾媒体及学界也对此纷纷发表看法,从中解读马英九讲话对未来两岸关系以及台当局两岸政策走向的影响。

从两岸各方的反映来看,马英九此次作出的“新三不”表态还是博得了外界的肯定。在两岸共同纪念汪辜会谈二十周年的历史时刻,马英九作为台湾最高领导人如此明确地向两岸公开作出“不独”的政策表述,而且还表示,“我们两岸人民都属于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我们共享共同血缘、历史与文化。” 这是对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重申与强调,体现了民族大义,理当给予充分肯定。

但在另一方面,马英九提出“新三不”是在当前两岸关系已经进入“深水区”,以及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作出的,如果从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去审视“新三不”,我们对台湾当局的两岸政策定位就会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回顾历史,台湾当局的两岸政策整体上是消极大于积极。蒋经国主政时期,台湾当局主张“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是典型的两岸冷战思维;李登辉主政时期,极力推动“两国论”,而陈水扁时期则是“一边一国”,而李、扁的两岸政策是两岸关系前进发展中的反动政策,为两岸关系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伤害。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便以“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政策”作为两岸政策基调,而且在2012年实现连任后,依然将其作为第二任期两岸政策的主轴。由上可见,台湾历经两次“政党轮替”,政权实现了多次更迭,虽然每届领导层的两岸政策有所不同,但在差异中有着共性,即都是以“拒统”为核心。

马英九主政五年来,始终强调“不统、不独、不武”,而这一政策的首要一点就是“不统”。而“不独”主要是与陈水扁“一边一国”的“台独”政策相区隔,一方面争取岛内统派和泛蓝阵营的支持,另一方面争得大陆的认可和美国的信任。而“不武”,则是实现“不统”与“不独”的方式和手段,即台湾以“不武”维持台海地区和平稳定,以维持两岸“不统”、“不独”的现状为目标。可见,马当局始终以“不…”作为政策论述方式,以维持现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出其两岸政策消极、偏安的一面。

我们注意到,在马英九提出“新三不”之前,他也明确表示,“我们会在‘中华民国’的架构下,维持不统、不独、不武的台海现状”,将二者关联起来看,“新三不”无非是“旧三不”(“不统、不独、不武”)的重申,再准确点讲,“新三不”就是“旧三不”中“不独”的强调与重申,并无新意。那么为什么两岸仍如此看重马英九的“新三不”论述?这与目前的两岸关系形势有直接的关系。

马英九自2008年上台以来,外界就普遍认为他有“独台”化倾向。其上任伊始便主动登门拜访“台独”大老李登辉,并启用具有绿营背景的赖幸媛出任“陆委会”负责人。而在随后的任期内,马英九在两岸政策上不但没有进取,反而受岛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美日和“独派”的制约,在两岸政策上不断限缩。马英九在2008年上任之初便提出要开启两岸政治对话、建立军事互信并签署和平协议,五年多来这些都成了空话,而且面对大陆积极谋求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努力推进两岸关系向国家统一的目标前进,马当局“拒统”更加明显。不但对两岸政治问题避之惟恐不及,而且对于大陆提出以民间方式进行两岸政治对话也拒之门外,去年六月“陆委会”甚至公开阻挠两岸学界研讨两岸认同互信问题。

分享到:

(责编:牛宁)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