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

[海外版]咖啡店主有激情缺定力

2013年05月10日08:18    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摘要:不过,他们模仿得了装潢内饰,甚至商品,却模仿不了经营者个性的气质。现在曾厝垵处处似是而非的“小资”或者“假情调”。

2000多家咖啡屋;几乎每天都有1间关张;仅仅30%咖啡屋盈利……即便咖啡店密度已经超过北上广这样的一线都市,这些数据也让厦门骄傲不起来。咖啡业畸形发展,经营者的做派最为可议。

媒体调查显示,在厦门一头扎进咖啡行业的大部分是“85后”,人数占了至少六成。年轻人朝气蓬勃,一腔创业激情。可是不少人没有经过市场调查,对咖啡和烘焙更是知之甚少,只不过看到别人经营咖啡店,见猎心喜也尝试一番,结果连续亏损,等到经济压力把起初的热情消磨殆尽,便偷工减料敷衍客人;或者干脆关张结业,店铺转盘他人。

笔者曾在鼓浪屿的一家咖啡店有过一番见识。小店装潢并不出彩,墙壁上也无非像其他咖啡馆那样,随便贴上顾客恣意挥洒的便签。不过这些不是重点,最令人讶异的,年轻亲切的店家居然搞不清咖啡的种类。笔者点了一杯拿铁,端上来的居然是无糖无奶、“清咖”一杯。

做事业需要专业精神,做咖啡店亦如是。咖啡文化本就是外来传入,要做得让国人喜欢,本身就是挑战。敷衍了事不求精进,连拿铁咖啡是什么都搞不清楚,绝难把这项关乎文化、品质的事业经营得有滋有味。

缺乏专业精神是不少“80后”的通病,不但咖啡店主身上有之,在厦门很多年轻店家身上也看得到。曾厝垵是厦门一处聚集特色小店的知名去处,早期的渔村环境吸引一些艺术家在此辟店谋生,此地声名渐起,游客纷至沓来。一些曾厝垵的老顾客说,小店本身没有意思,有趣的其实是店主人——个性鲜明,假如看不上某位客人,宁可不做他的生意。后来的曾厝垵处处是模仿者。不过,他们模仿得了装潢内饰,甚至商品,却模仿不了经营者个性的气质。现在曾厝垵处处似是而非的“小资”或者“假情调”。

分享到:

(责编:吴杨)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