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2013年08月07日09:14|来源:参考消息网|字号:
摘要:报道说,是唐慧欺骗了人们的同情,还是媒体误导了大众?过去几天里,网上争议声一片,有知识分子因意见分歧而公开断交。 |
参考消息网8月6日报道 新加坡媒体说,犹如旱天惊雷,以独立调查报道知名的中国媒体《南方周末》8月1日一期刊登一组颠覆性报道。在报道中,2012年受舆论集体声援,被赞美为“伟大的母亲”、“维护着司法的威严与公正”的上访妈妈唐慧,一夕蜕变为狡黠、撒谎、无理的泼妇。唐慧形象出现巨大反差,《南周》一文激起千层浪。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8月5日报道,留意中国大陆新闻的读者,对唐慧的故事应耳熟能详。简而言之,2006年10月1日,湖南永州居民唐慧的11岁女儿乐乐(化名)外出彻夜未归,隔天被亲戚发现送回家,岂料乐乐两天后又留字出走。同年12月底,当唐慧终于找到失踪的女儿时,乐乐已在色情休闲屋卖淫百余次。
此后,针对警察是否渎职,以及休闲屋老板娘的罪行究竟是较轻的“容留卖淫”还是罪名致死的“强迫卖淫”,唐慧展开了激烈抗争,包括在永州市检察院长跪18小时,到北京上访,在永州法院住18天不走等等。
按照《南周》的报道,“几乎在每一次案件节点,都有唐慧激烈上访的记录”,这宗“存在核心证据不足”的案子,去年6月5日的终审判决两名被告人死刑、四人无期徒刑。被告人亲属、律师甚至相关司法机关,都认为判决结果因压力导致量刑过重。
报道说,《南周》揭开的唐慧案“另一面”,让各界震惊。因为在一个月前,唐慧还是头顶光环的“伟大母亲”。当然,深究她成为全社会话题人物的背后,她被戴上光环的背景,关键其实不在乐乐案的是非,而是唐慧本人因上访而成了对抗劳教制度的象征。在乐乐案子终审后的两个月,2012年8月,唐慧突然因“扰乱秩序”被判处劳教一年半。爱女心切的母亲因上访被判劳教——这个话题在官媒、市场化媒体和微博中激起了震天乍响的“放人”呼声,结果唐慧在9天后获释。事后,她起诉永州市劳教委,2013年7月15日胜诉与获得赔偿。
报道说,是唐慧欺骗了人们的同情,还是媒体误导了大众?过去几天里,网上争议声一片,有知识分子因意见分歧而公开断交。
有评论指出,在舆论视野中“上访妈妈”唐慧的形象开始分裂,然而回溯唐慧案,不只是唐慧形象分裂,司法部门、媒体、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都在一一变形。报道指出,唐慧案,集中折射了近几年中国“维稳”当头、司法退步,媒体渐失自持的情况。
报道说,唐慧的变形发生在6年的上访中,《南周》记者称,她“抓住了有关部门的七寸”,这点可以理解为她看穿信访制度的无用以及官员怕群众闹事的心理,因此只要豁出去,敢闹事,同时创造媒体话题,弱者就有望成为强者,为自己博得司法与经济利益。所谓“相信上访”,不如说是“相信闹事”。
报道称,而从最初将乐乐案视作普通治安案件,后将罪名提升;再到以劳教追算唐慧,又在舆论压力下狼狈放人,这是司法的变形。最后,近年借由互联网而开始掌握话语权的媒体,当初将唐慧打造为“伟大的母亲”,支持她作为对抗劳教制度的标志,引导舆论“公审”唐慧劳教案前,恐怕并未将全部疑点呈现给公众。为了达到撬动体制改革的目的,媒体或公共知识分子有时也并不将客观、平衡报道视为不可失守的底线。即使这次《南周》的报道是否就做到公平与平衡,也备受质疑。
报道认为,这一切反映了社会原有控制力开始失灵,新的利益博弈群体(访民、媒体)与话语空间浮现的现状。当体制只想“维稳”不愿改变,新兴力量又乘势夺取空间,底线与程序正义成了被牺牲的对象。何况,弱势的一方在初尝权力滋味时,道德水平未必比原来的当权者高尚多少。
报道称,从积极的方面想,如果唐慧案的争议能推进信访制度的取消与司法独立性的提升,则是善莫大焉。但人们也必须警觉,以流氓、非正义手段行事,那往往达不到真正的正义。
(责编:吴杨、牛宁)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