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俄媒划分中国四代核潜艇称巨浪3来源于东风-41【6】

2013年08月29日11:21||字号:

摘要:与此相适应,东北三省国家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得到巩固提升,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成果显著。

  俄媒划分中国四代核潜艇 称巨浪3来源于东风-41

  5000米下暗战 美深海打捞威胁中国潜艇

  冷战中有这么一个间谍故事,那就是美畜偷取苏联的常规潜艇(应该说是常规潜艇残骸),而且要在苏联可能间谍船来监视的情况下进行,据说这个偷潜艇持续了6年、花费5亿美元(当时的5亿美元,这个大概是世界间谍史花费最大的的计划了吧)。这个故事大致如下。1968年苏联的一艘G级II常规潜艇(带着潜射弹道导弹)在夏威夷西北方向800海里左右巡逻游弋是突然发生爆炸,沉入海底。而美国人其实早早就监视这艘苏联潜艇的走向,那是因为美畜在50年代开始研制并部署了一套水下监听系统,据说到70年代已经从漫长的美国太平洋沿岸一带部署到了西太平洋地区。正是这个庞大的水下监听系统,让苏联的潜艇难以遁形,其实那艘潜艇早在爆炸前就被美畜水下监听系统抓捕到了,一直处于监视状态。那么美畜为何要打捞这艘潜艇呢?原因是60年代开始苏联的常规潜艇技术突飞猛进,而且装备了数量非常大,据说达到150多艘(也有说近200艘,妈的比中国现在潜艇数量多的多),这成了美国急需对付的目标。如果能打捞这艘潜艇,那么潜艇上面的艇体材料建造结构、导弹、鱼类、密码机,都得到了,自然这艘潜艇就被美国人摸透了,那么就能了解足够多的苏联潜艇秘密了,最后自然是花费巨大代价,在打捞过程中断了半截潜艇,打捞器的钳臂也断了2根,最后总算是打捞起半截潜艇了。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这么几点:

  1,美畜的水下监听系统力量的强大对中国潜艇构成巨大威胁,中国的应对

  在上个世纪70年代,美畜就能把那个先进的水下监听系统部署到了西太平洋,那么到现在肯定已经在第一岛链部署了,如此对中国潜艇的威慑是巨大的,难怪美畜曾经讥讽中国的091核潜艇,从基地出发,巨大噪音就被远处美畜监听到,估计就是那个水下监听系统起了作用。虽然现在中国潜艇技术飞速发展,但面对美畜空中水面水下潜艇加水下固定监测网的密集探测,中国的潜艇受到的威胁恐怕是非常大,搞不好中国不少潜艇很可能刚下潜没多久就被侦测到。如此,一旦真正有战事,那是非常不利。

  那么中国如何应对呢?除了出动空军夺取制空权赶走空中反潜威胁外,对于水下这种固定监测系统的威胁,个人想到了前几年中国渔船破坏了美畜间谍船的探测光缆。中国可以给渔民传授更多知识让他们知道美畜的水下监听系统是怎么样的,然后用物质鼓励他们用捕鱼工具等破坏美畜在第一岛链或南海(估计会有)的监听网。甚至中国海军以演戏为名,用潜艇带着相应导弹,以及军舰带着深水炸弹去破坏美畜的水下监听网,当然这些可能深度不够,不要紧还有蛟龙号,以科考为名,如果发现美畜监听光缆直接破坏掉,或者做好标记,一遍下次随时来破坏。

  2,美畜先进的打捞系统技术

  要知道苏联的那个潜艇是在深海区沉掉的,据说是海底深度达5000米,而美畜在70年代就有了这么强的打捞技术,既然到5000米的地方打捞,必然要下潜定位的工具,当年美畜就有如此下潜工具,而我们的蛟龙号虽然值得称赞,但反观美畜40多年前就技术那么发达,不得不令人感叹,也更证实我们跟美畜的差距。而且由于是偷的行为,美畜需要伪装成从海底开采资源或者矿石,以避免公开受苏联舆论指责。为此据说美畜早了一艘大船,然后将打捞器装入船中,偷偷下潜进行打捞,外表上看不出是打捞潜艇,而更像是开采海底矿产。而且打捞的是巨大的潜艇,这对打捞器的性能技术提出了巨大要求,虽然在快到水面的时候,打捞器由于钳臂断了2根,而导致潜艇只能打捞一半上来,但就在这技术都是很先进的。我想中国现在有没有这样的能力呢?估计要打个问号吧!而这深海打捞技术也是体现海洋强国战略的一个重要技术吧!广而言之,这又跟中国国防重点“飞潜快”中的潜有关吧!

 (来源:铁血社区)

(责编:吴杨)

分享到:

日媒,RecordJapan,Gallup,美国经济,房地产行业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嫖客称得知卖淫女未成年倍感痛心 助其脱困

揭秘:戴笠死后女秘书为何被秘密处决?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桂林一学校附近发生爆炸 已致1死20多人伤

沪自贸区或试水人民币自由兑换 专家:需谨慎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