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媒体集萃

沈志华:中朝关系惊天内幕【2】

2013年08月29日09:45|来源:共识网|字号:

金日成第一次到北京见毛是1949年5月13日。在此之前,他于4月20日至4月25日去了莫斯科,向斯大林汇报,希望通过军事手段实现朝鲜统一,但斯大林临走时说:你必须到北京跟毛泽东谈,中共中央得同意。所以金日5月13日到北京,13、14、15、16日谈了几天,毛泽东同意了也接受了。这是金日成第一次跟毛见面。

在这个时期,朝鲜基本上是听苏联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看俄国电报档案:金日成问斯大林能不能跟中国建交?斯大林回电:当然可以,等我与中国建交后你再建交。金跟毛谈时想跟中国签同盟条约。毛不同意,说同盟条约打完仗以后再签。这话有道理,但他们内心怎么想的现在不得而知,有可能毛泽东不愿意在法律上承担这样一个责任。所以毛问斯大林:金日成来想跟中国签同盟条约,我的意见是朝鲜实现统一后再签。斯大林回电说可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的时间里就这么一次接触。这是第一阶段。

值得怀疑的“血染的友谊”

第二个阶段是1950年-1957年。很多中国人都以为这个阶段是中朝关系最好的,朝鲜战争鲜血凝成了友谊。其实错了,这段时间是中朝关系最不好的时候。档案文献显示,在整个朝鲜战争过程中,中、朝两国在几乎所有的问题上都存在分歧,立场完全不一样。因此,我们说的战斗友谊、中朝之间密切关系是否存在?这个当然存在,两国军队并肩作战怎能没有友谊、怎能没有友好关系?当然有,但主要在基层。毛泽东对此曾经发过好几封电报:对朝鲜一草一木要爱护,跟居民搞好关系,志愿军违反军纪有枪毙、处分的。中国军队很注意,这些都是事实。可根本问题,即在重大战略问题上中朝两国领导人的高层考虑不一样,分歧非常大。

比如:中国军队到朝鲜应谁指挥?金日成觉得应该他自己指挥,你是外国军队到朝鲜作战不是我指挥吗?我是最高司令长官(那时金日成是最高统帅),彭德怀应该听我的。彭德怀觉得中国怎么能听你的,你把自己的军队打光了,怎么能听你的?因此,他们俩人从一开始就有非常大的矛盾。金日成对彭德怀说:“彭德怀同志,你的司令部是不是和我靠近一些,咱俩在一起好一些。”潜台词是我指挥你。彭德怀说:“没问题,咱俩就在一块。”结果合在一起之后,金日成突然发现是彭德怀想指挥他。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11月5日)打完也没有明确谁指挥谁,而且当时朝鲜军队几乎被打没了,剩下的跑到吉林修整,作战部队只有志愿军13兵团。但总体说来,这时还不存在大问题。

但是,随着第二次战役(1950年11月7-12月24日)打响,问题就陆续出来了--在第二次战役中,朝鲜人民军有一个兵团参与了战斗,因为他们的军队经过训练回来了。不久就发生了很多问题和矛盾--两个司令部之间没有沟通,志愿军在前面追着美国人,却被朝鲜人民军抄了后路,自己人跟自己人打起来,而且有两次--这无疑是指挥问题。金日成建议中朝军队分开指挥,各管各,派个联络员联系。金日成想,他是一国元首,必须指挥自己的部队,把部队给中国人指挥成何体统?这个感受可以理解。所以他一直不愿意交出朝鲜人民军指挥权。但彭德怀坚决不干,强调:必须统一指挥,否则战役很难打。吵来吵去没有结果,一直等到斯大林的电报:军队必须由中国指挥。就是说朝鲜人民军要交给志愿军指挥,金日成没办法,只好交出了指挥权,由此成立了中朝联合司令部,中国为正,朝鲜为辅。

这件事对战争当然有益,但对金日成的影响可想而知。有一段记录,记录了金日成与苏联大使的谈话,他说:我明白了这意思,就是让我放弃总司令的职务对不对?苏联驻朝鲜大使捷连季·福米奇·什特科夫说:“对,是这样”。金日成默默无语地走了。想像一下这个情景,他心里肯定特不好受。

这个事过后不久,又发生了一件事:那是第三次战役(1950年12月31日-1951年1月8日)开始后不久,志愿军就越过了“38线”;1月4日,志愿军占领了汉城;1月8日,彭德怀下令停止进攻、全军修整。这可把金日成惹恼了:哪里有这样的?打了胜仗的军队不继续追击怎么能修整?乘胜追击把美国军赶到海里就完了,战争就结束了,国家也统一了。彭德怀说必须修整。细说起来,这件事有由来:那时,“第二次战役”还没结束,彭德怀就曾给毛泽东发电报:建议不越过“38线”。为什么?部队精疲力尽,弹药打光了,粮食没了,新兵员补充不上来,而且美国轰炸非常厉害,打得非常艰苦。九兵团打“第二次战役”是从上海调过来的,当时甚至都没有冬装,士兵们单衣单裤,结果导致“第二次战役”中非战斗解员5万人,第二天起来不是手指头没了,就是脚趾头冻掉了。所以彭德怀、聂荣臻跟中央报告说这个战争不能再往下打。毛泽东回电说不行,这不是军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38线”一定要过,否则朋友们会不高兴。彭德怀回电说,“38线”过可以,能否保住不敢保证。所以说,这是彭德怀和毛泽东商量过的,而且实际情况要求只能修整,不修整怎么办?这样的决策与命令和朝鲜人的想法差距很大,朝鲜人当时一心希望尽快实现国家统一,尽快结束这场战争。这次争吵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网上盛传金日成让彭德怀煽了一大嘴巴,这个我不知道,但两个人的吵架记录我看到了,你一言、我一语用词非常严厉。彭德怀还说:“我就这样决定了,如果将来证明这个决定是错误的可以枪毙我”。在志愿军司令部吵了3天,一直争论不下。金日成希望应该一鼓作气赶快结束这场战争。彭德怀说原来就想一鼓作气,结果不是被人家拦腰截断全军覆没,你想让我也重蹈你的覆辙吗?话说得很难听,金日成脸上也挂不住,那点事都给斗出来了,他俩争来争去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彭德怀说:“你不是说现在风一吹就能把美国人吹到海里去了吗?你去吹风,我帮你去守后方,省得让人家抄的后路。”一直到1月19日,斯大林给毛电报说:“彭德怀同志的意见是正确的,彭德怀是真正的军事家” (我没有看到毛泽东给斯大林的回电,但斯大林的回电肯定是接到毛泽东的报告:到底是打还是停,听您说一句话)。当时,跟朝鲜领导人站在一起的还有苏联驻朝鲜大使、苏联军事顾问,他们都赞成乘胜追击,所以斯大林还有一段话是冲着苏联军事顾问的,斯大林说:“以后军事问题你们少插嘴”。如此才把问题解决。这件事对朝鲜人的影响也非常大。我看1954、1955、1956年的档案材料,在朝鲜劳动党内一直有一个传言:朝鲜没有实现统一主要是中国人造成的。为什么?就在马上要取得胜利时彭德怀下令停止进攻,结果导致朝鲜失去了战胜美帝国主义的最好机会,至今朝鲜都没有实现统一。当然这不是事实,真打也打不过,也不可能实现统一。但朝鲜劳动党内之所以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说明这件事对金日成领导人的影响非常大,至少他们是这么认为的:本来可以取胜,因为你下令停止进攻修整导致这样的结果。

分享到:

金日成,中朝关系,1950年,1975年,第三次战役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嫖客称得知卖淫女未成年倍感痛心 助其脱困

揭秘:戴笠死后女秘书为何被秘密处决?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桂林一学校附近发生爆炸 已致1死20多人伤

沪自贸区或试水人民币自由兑换 专家:需谨慎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