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2013年09月05日09:31|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字号:
摘要:“村支书性侵”传言是否属实,确须深挖,掘出真相。而涉事官方的谦抑回应,不避讳、肯直面的姿态,堪为应对舆情危机的范本,体现了可贵的政治自觉。 |
9月2日,一篇称“村支书性侵村民留守妻:村里一半都是我的娃”的文章,在网上被大肆转载。9月3日,河南三门峡市委新闻发言人披露,已联系到原文作者提供案情线索,却遭拒;该市公安局已通过微博请求其提供线索,已便尽快破案。(9月4日《人民日报》)
“村里一般都是我的娃”的报道出炉后,引燃了不少人的愤怒情绪:文中叙述的“全村留守妇女都成了村支书的猎艳对象”,“他说:‘村里一半是我的娃’”等,委实太具心理冲击。不少人都激愤呼吁:应循此线索,按图索骥,尽早揪出这“匿名”村支书。
而今,三门峡市相关部门已顺应民意,介入调查。遗憾的是,该文作者却拒绝提供“作案者”姓名信息。而拒绝缘由,是“遵循新闻工作职业道德,为信源保密”。
保护线人、为其保密,确系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操守。但具体到该案上,实名曝光该村支书,是否会暴露线人,还不得而知。更何况,《刑事诉讼法》中已明文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在相关部门调查或立案后,知情者也有提供线索的义务。
法律强制性,应重于行规导向性。若村支书性侵留守妇女属实,那显然构成犯罪,也严重侵害了公共利益。作为记者,有义务提供线索或作证,也理应秉持公共利益本位的原则,辅助破案,严惩作恶者。
只可惜,该记者似乎在为“恶”者讳,罔顾法律规约,也无视公众的黜恶诉求。这回避姿态,难免令人猜疑:这耸人听闻的“内幕消息”,究竟是源于道听途说,抑或虚织伪造,还是经严密证实的事实?若是前者,臆造假象,制造哗众效果,无疑是炮制“假新闻”,有违新闻伦理与职业操守;如果是据实以报,还守口如瓶,应细加权衡,配合“缉凶”。
而文中的“事实性硬伤”,比如,“三门峡市检察院调查显示村支书、村主任职务犯罪比例高”来源存疑;高铁没从文中所指渑池县洪阳镇通过,所以“村干部虚报冒领高铁占地补偿款”或是子虚乌有,也加剧了公众的“假新闻”料想。
当然,在无确凿证据前,不宜妄断其真伪。令人欣慰的是,在回应该传言时,三门峡市委、市公安局等都保持了克制审慎,发声指向的是破案,而非匆匆辟谣,这顾及了事态的“多重可能”,颇受民众认可。
在新闻发布、微博声明中,当地官方“欢迎监督”“尽快破案”等表态,不失为理性反应,对接了公众期许,体现了权力谦抑。遵循事实,而非二话不说就打压;正视“负面新闻”,而不先行捂盖子……这既保障了舆论监督的合理空间,也表现出秉公执法的决心。
“村支书性侵”传言是否属实,确须深挖,掘出真相。而涉事官方的谦抑回应,不避讳、肯直面的姿态,堪为应对舆情危机的范本,体现了可贵的政治自觉。(佘宗明)
(责编:张婷)
村支书,性侵,谦抑 假新闻 破案 人民日报 刑事诉讼法 村支书性侵 提供线索 微博 人民检察院 补偿款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