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郭建宁: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2】

2013年09月05日09:33|来源:人民网|字号:

摘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的教学与研究肩负着一个历史重任——它不仅仅是一个学科,它更是一种导向,是一个标杆,起到很重要的示范作用。

二要关注重大现实问题

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有很多重大问题需要我们研究。文本和现实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性和现实性的关系。现在有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好像一关注现实,学术性就淡化了;一强调学术,现实性就不强了。其实不然。大家想一想,罗尔斯的《正义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约瑟夫奈的文化软实力理论,它们都既是重大理论,也关注了重大现实,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所以我们还是要关注重大现实,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的、革命的、批判的本质决定的,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决定的。

三要有比较宽阔的视野

研究马克思主义就要对西方文化、西方传统、西方学术有所了解。马克思主义是西方传过来的,这就要了解它的西方文化背景,特别要了解它和西方哲学的关系,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后现代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同时也要对中国文化、中国学术、中国哲学有所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实践维度;一个是文化维度。既要和中国实践相结合,又要和中国文化相结合。所以我们还要了解中国传统、中国哲学、中国文化,这样才能更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在“中西马”都有自己的受众群、话语体系、研究范式和问题意识,迫切需要把它们打通,不仅是一个理念,而且需要实际的操作,这就需要我们视野比较开阔,对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都有比较广泛的了解。

四要有一个良好的学风

以往有的时候,我们往往拘泥于斯大林的文本,或者叫哲学教科书体系,比较陈旧。现在我们的年轻学者基本不存在这个太陈旧的问题,而是很新。在这个新的过程中可能受西方的一些研究范式的影响比较大,比如顿悟、释义、澄清、遮蔽、去蔽、去魅、话语、解构、颠覆等,这些概念是年轻学者包括研究生比较喜欢用的。现在的一些学术论文,有的过分咬文嚼字,成了文字游戏;有的随意生造概念,使人不知所云。文章写的越来越看不懂,说穿了,就是“自我放逐”。一些问题看起来争得很热闹,但是只在极小的圈子里进行,充其量不过是“茶杯里的风暴”,对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没有什么作用和影响,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和批判精神更是格格不入。研究经院化、内容小众化、选题边缘化、话语西方化的状况必须加以改变,否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就会成为空谈。

五要提高学术质量

上面谈到文章要写的让大家看得懂,不是说它没有学术品味,不是说它没有学术质量,而是恰恰相反,是要提高它的学术质量、学术品位。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繁荣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不是大呼隆,不是大数量,而是学术性与现实性、学术视角与现实关注的统一。这就尤其需要理论创新,尤其需要防止低水平重复。现在的课题、项目、工程、论坛很多,论文、著作更是不计其数,但是却多见横向挪移,鲜见纵向提升,低水平重复的现象相当严重。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研究与教学的学术含量和学术品位,克服低水平重复,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课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关键所在。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作者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原标题:郭建宁: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

(责编:牛宁)

分享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 回到马克思 科学发展观 约瑟夫奈 思想政治理论课 真精神 必修课 哲学社会科学 坚持和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嫖客称得知卖淫女未成年倍感痛心 助其脱困

揭秘:戴笠死后女秘书为何被秘密处决?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桂林一学校附近发生爆炸 已致1死20多人伤

沪自贸区或试水人民币自由兑换 专家:需谨慎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