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2013年09月11日08:15|来源:中新网|字号:
摘要:节日的日期当然可以改变,但要更改得具有文化内蕴、有意义,最好既能体现优良的民族传统,又能体现时代精神。当前内地家长对部分学校甚至教师最有怨言的是,教师节正演变成“送礼节”,每逢“教师节”,一些学生和家长都很纠结,究竟送给老师什么礼物好,一旦不能“讨好”老师,意味着孩子会受到忽视,得不到好的教育。 |
中新网9月10日电 澳门日报10日刊载社论指出,以孔子诞辰作教师节,并非只是拿孔子作“生招牌”,而是借助孔子的“代言”,培育尊师重教的风气,教师以先贤为榜样,全面提升职业的神圣感、道德感、责任感,从而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发自内心的敬意,这恰恰有助于重建教师与学生、家长、社会的关系,才不至辱没孔子“至圣先师”的美名。
文章摘编如下:
今日是教师节,在此谨祝为教育事业默默耕耘的老师们节日快乐。这个延续了近30年的9月10日教师节,今后可能要更改日期。国务院法制办日前公布《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教师法的第六条“每年九月十日为教师节”拟修改为“每年九月二十八日为教师节”。9月28日正是中国伟大教育家孔子的诞辰,这一建议公布后,即引发各方热议。
教师节要“改日子”,官方正征求民意,社会上的各种民调和讨论如火如荼。综合各方意见,支持和反对各有市场。其中支持者认为,教师节改在孔子诞辰可延续传统,又能避开开学高峰,便教师休假;反对者则批评多此一举,指是“形式主义”,倒不如以行动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更为实在。
内地将9月10日作为教师节始于1985年。当年的9月10日,全国各地举行隆重的庆祝大会,迎接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发出了《致全国教师的信》。20多年过去了,尽管后来又出现诸如记者节、护士节等一系列节日;经过近30年的发展,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讴歌教师的文学作品不计其数,但近期发生的连串校园性侵案、开房案等事件,令现实世界中的教师形象大受损害。惩治教师队伍中的害群之马,提高教育工作者的道德情操,很有必要。对此,教师节有其不容小觑的现实意义。
将教师节改为孔子诞辰日早有讨论,已经不是新提法。根据数据记载,调整教师节日期的大规模呼吁可以追溯至2004年。时任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称,教师节应当是很有文化内涵的节日,应延续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并建议以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经专家测算,孔子生日为9月28日。事实上,目前台湾地区的教师节就是9月28日。在台湾,孔子“万世师表”、“至圣先师”的形象深植人心,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代代薪火相传。时至今日, 每逢9月28日,台湾各地孔庙都会举行盛大的祭孔大典,遵循传统礼仪,表达对孔子的敬意和对教育的重视。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各县市政府以及民间组织也会举办各种教师节庆祝活动,为良师颁奬,表彰教师对社会的贡献,号召大家对教师表达感谢,家长和学生也乐意参与。美国亦在1971年由参众两院立法规定,以中国著名教育家孔子的诞辰日作为教师节。
节日的日期当然可以改变,但要更改得具有文化内蕴、有意义,最好既能体现优良的民族传统,又能体现时代精神。当前内地家长对部分学校甚至教师最有怨言的是,教师节正演变成“送礼节”,每逢“教师节”,一些学生和家长都很纠结,究竟送给老师什么礼物好,一旦不能“讨好”老师,意味着孩子会受到忽视,得不到好的教育。
今年教师节不少商家一早便推出了“感谢师恩”的营销活动,在网络和各地商场,纷纷推出了教师节购物卡,待家长和学生购买赠予老师。在这样的氛围下,对老师而言,教师节不过是放放假,领领奖金,收收礼物而已。这类特定的节日被物质化和功利化,社会上难以体会尊师重教的气氛。当然,崇尚物质、享乐主义的教师只是少数,在教育岗位上敬业乐业的老师仍是主流。
无可否认, 由孔子担当教师节的形象“代言人”,会更具历史传承感。孔子主张为人师表,有教无类,这些教育思想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孔子既然尊称为中国教育之父,因而学校、教师、学生尊崇孔子亦理所当然。孔子有“万世师表”之称,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象征性符号,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代言,既合理又目标明确,有助提升教育正气。
以孔诞作教师节,并非只是拿孔子作“生招牌”,而是借助孔子的“代言”,培育尊师重教的风气,教师以先贤为榜样,全面提升职业的神圣感、道德感、责任感,从而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发自内心的敬意。只有这样,才有助于重建教师与学生、家长、社会的关系,才不至辱没孔子“至圣先师”的美名。
(责编:牛宁)
教师节 孔子诞辰 至圣先师 代言 万世师表 家长 老师 形式主义 生招牌 代言人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